Google   



舉報信息:*
 

上帝耶和華不是梵天、帝釋天或阿修羅!(貳)

標題: 上帝耶和華不是梵天、帝釋天或阿修羅!(貳)
作者 appach 於 2010年03月24日 21:56:33

引用:
(壹)前言(撰文的緣由)
(貳)佛教的天界、宇宙觀、輪迴觀
(參)上帝耶和華不等同於佛經裡所記載的印度神
(肆)基督徒如何看待佛經裡所記載的印度神?
(伍)佛教徒應該“重新認識”基督教的「天堂」


這部份有兩個重點:
一、佛教的「天界」
二、佛教的宇宙觀與六道輪迴







一、佛教的「天界」

以下先針對佛教的「天界」稍做介紹,好方便大家理解後文的分析:

1、佛教天界的「起源」

佛教天界共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

欲界的六個天界源於「古印度神話故事」,
色界、無色界源於婆羅門信徒的「四禪八定修行法」。

在禪定程度還可以感受到身形存在者,為色定,
色定又分四大禪定,四大禪定又有細分。

當禪定程度更深,
甚至已忽略身形存在者,為無色定,
依禪定程度又細分為四種不同層次的禪定。


2、佛教天界的「活動情形」

佛教天界分別為
「欲界六天界」、「色界十八天界」與「無色界四天界」,
總稱「三界二十八天」。

<欲界>
婆羅門教徒所信仰的神祇,
大多數被放入欲界六個天界裡,
包括善業累積較多、行善較多者,
也是輪迴到欲界。
在這裡的眾生,
包括天神在內,
以不同方式行淫交合,
並且生小孩,
又有飲食、宮殿之欲,
故稱「欲界」。

<色界><無色界>
可以說是佛教興起後,
針對婆羅門教徒的「宣教策略」,
將對方的修行法加以編列,
轉化為色界四個禪天與無色界四個天界,
進而說對方不論怎麼修行,
還是在輪迴裡,
藉此鼓勵對方改信佛教。
婆羅門教徒的修行法是
怎樣的呢?
共分為「四禪八定」,
「四禪」即被轉化為色界的四個禪天
(四個禪天又分做色界十八天界),
「八定」指“四個色定”(即色界四禪天)及“四個無色
定”,
四個無色定即被轉化為無色界的四個天界,
印度教徒一旦相信這樣的說法,
就會對自己的信仰失去信心,
改投入佛教了。
因此,
色界、無色界的眾生皆在不同程度的禪定中,
並以禪定所得的快樂為食物。


3、為何寫經的佛教徒如此“設計”天界?

總而言之,
佛教的天界觀是一種針對婆羅門教的「宣教戰術」,
將婆羅門教所信的神祇放到欲界中,
又依婆羅門教徒的修行方法設計色界、無色界,
如此一來,
就可以將婆羅門教徒吸收為佛教徒,
因為,
不論是印度神或四禪八定修行法,
最終都還是在天道輪迴裡,
惟有佛法是正途,
婆羅門教徒若採信這種宣教戰術,
就會改變信仰了。
佛教對外傳教(弘法)常利用這種策略,
兩千五百年前面對婆羅門教徒是如此,
傳到中國後,
玉皇大帝也被「收編」成帝釋天,
基督教傳到東方,
他們還是重施故技,
把上帝與這些印度神看做一類,
心若不堅固的基督徒,
很容易就受到迷惑。


二、佛教的宇宙觀與六道輪迴


對於佛教天界稍有認識後,接下來介紹「六道輪迴」與佛教的「宇宙觀」

1、佛教的宇宙觀與六道輪迴

佛教將宇宙分成「十法界」(其中前六者就是「六道輪迴」)

(1)地獄:行上品十惡
(2)餓鬼:行中品十惡
(3)畜牲:行下品十惡
(4)阿修羅:行下品十善
(阿修羅是印度戰神,相當於希臘神話的馬斯Mars或阿瑞士Ares)
(5)人:行中品十善
(6)神或天人(天界):行上品十善

(7)聲聞 (8)緣覺 (9)菩薩 (10)如來

其中前六者,
就是所謂的「六道輪迴」,
又可以分做「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欲界>
地居:地獄、餓鬼、畜牲、人、阿修羅五道
   天道(四大天王、帝釋天)
註:欲界地居包含有六道眾生,接下來「主要是」天道

虛空居: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即天魔波旬)
(地居有兩個天界,虛空居有四個天界,整個欲界共六個天界)

<色界>
初禪天(大梵天居此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大自在天在此天)
(前三者又各分三個天界,四禪天有九個天界,色界共十八個天界)

<無色界>
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無色界共四個天界)

「欲界」,有男女飲食、宮殿苑囿,

「色界」,則離男女之欲、食欲,但仍有身體、宮殿(「色」,
在佛經的意思就是指「有形可見可摸的物質」)。

「無色界」,顧名思義,就是“沒有”「有形可見可摸的物質」,
那裡可以說是空無一物,在那裡的眾生也沒有身體、外表的形象,
只以“心識”(或說腦波活動)住於深妙之“禪定”中。

修行、涅槃和輪迴的觀念,
不是佛教首創,
古代婆羅門教就有,
婆羅門教徒相信人有輪迴,
在不斷的輪迴過程中,
要不斷地修行(指印度教的修行內容),
進而跳出輪迴,進入涅槃(這裡的涅槃,是指與大梵天神“合一”)。

相對的,
佛教也是相信眾生有輪迴,
所以也要修行(佛教的修行內容),
最後跳出輪迴,
進入涅槃,
聖嚴法師說佛教是「唯識主義」(不是唯物主義)的無神論(相信有神祇,但不以這些神祇為祭拜對象),
所以他們的涅槃,
不是大梵天,
而是靜寂無為,
大梵天是古雅利安人相信的造物主。

印度是一個多神崇拜的民族,
在古時,
他們已相信商業神、律法神,
還有許多奇奇怪怪的神祇,
佛教興起後,
為了吸收婆羅門教徒,
他們就將婆羅門教徒所信仰的神祇劃入天道輪迴裡,
於是成了帝釋天、大梵天、大自在天等天神,
而這些修行的婆羅門教徒,
也依禪定修行的程度被放到色界、無色界中,
佛經又說色界、無色界都是輪迴的一部份,
既然如此,
表示一個人如果信婆羅門教,
就表示還在輪迴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進而告訴他們:
「所以你們要學佛啊!不修佛法不行呀!」
佛教徒這時可能會說:
「這是不可能的!造假妄語是違反佛陀的教導呀!」
但佛經裡明顯誇大不實的記載相當多,
例如:
悉達多不與妻子同房,
指著妻腹,
說六年生子就真得生子?
連續六年每日僅食一米一麻?
(不如說連續絕食六年),
明顯都是捏造的,
如果寫經的佛教徒為了讓人們覺得悉達多『不同凡響』可以這麼做,
何況是為了達到貶他尊己的目的,
或者為了吸收婆羅門教徒,
而把別人信的神全部貶抑掉呢?
很明顯的,
那群作者不誠實,
若作者都不誠實,
他們的作品會是真理嗎?
不可能的!

事實上,
台灣並沒有任何一個佛教徒敢讓考古學家公開檢驗華嚴經、楞嚴經、法華經、阿彌陀佛、觀世音,
很多明顯都是後人假造的,
例如:
觀世音、阿彌陀佛,
為何原始佛教(即小乘佛教)的流行區,
如泰國的佛寺裡都沒有阿彌陀佛呢?
那裡的佛經也沒有記載,
日本也有些學者指出這些都是後人編造的「故事」而已。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
那就是佛經並不是佛陀死後立刻就寫下,
而是經過多次「集結」(憑弟子的記憶傳頌),
在數百年後才付諸文字,
其可信度令人懷疑。

這些印度神祇既然這麼多,
名目也就很繁雜,
佛教徒更把他們放在天道裡,
例如:
噉精鬼,成了四大王天的增長天王,
香神,成了持國天王,
多聞天王,則是夜叉。

印度教徒所信的造物主是大梵天神,
佛教徒也把他貶低,
放到色界最低處(即「初禪天」),
佛教對外傳教(弘法)常利用這種策略,
兩千五百年前面對婆羅門教徒是如此,
後來基督教傳到東方,
他們也是重施故技,
把上帝與這些印度神看做一類,
心若不堅固的基督徒,
很容易就受到迷惑!
Goodz © 2005-2029 GP
本站會員之個人言論或行為、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與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