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道德經》第16章
015 孟加拉
註冊日期:
2009/7/20 18:38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150
等級: 11; EXP: 30
HP: 0 / 257
MP: 50 / 11114
《道德經》第拾陸章 (歸根)



【原文】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是曰復命。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
  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譯文】
  盡可能地使自己顯得虛若無有,盡可能地保持清靜,在事物波起雲湧似的事態演變中,我們可以因此而觀察它們的迴圈反復。事事物物雖然紛紜繁雜,但它們都可以歸結于它們的根本。歸結到根本它們就顯示出始終如一的清靜,這就叫做恢復到"本來"。
  懂得恢復"本來"就叫做達成了生存的恒常,懂得達到生存的恒常就叫做有明於道。不懂得達成生存的恒常而胡作非為,就會充滿兇險。懂得達成生存的恒常就能雍容裕如。能雍容裕如就能得到眾人的擁戴,得到眾人的擁戴就可以統攝全局,統攝全局就可以像天一樣,像天一樣就可以進而像道一樣,可以永久存在,終身沒有危險。

【解釋】
 (1)致虛極,守靜篤:致虛極是指盡可能地淡化自己的名位、名職,使得萬物可以像行過虛空一樣經我而過,容於虛空一樣為我所容,無妨其行于其自然。守靜篤是指盡可能地保持清靜無為而聽任萬物行于其自然。致虛守靜有助於無干擾地"觀復"。
 (2)歸根曰靜:歸根即歸結于根本,即把一定範圍內的紛紜變化歸結於某一不變的根基上的自然運行,如把物體的相變(固相、液相、氣相)歸結于不變的分子或原子之間的距離的改變,把化學變化歸結於不變的原子集群中間的組合方式的改變等。由於這種歸結把事物的變化歸結於某一不變的基礎上的量的演變,而從基礎層次上看,變化著的事物卻呈現為始終如一的恒常,所以說"歸根曰靜"。
  現代科學致力於對事物作一層更深一層的"歸根"。認為萬物百姓皆為"芻狗"的老子就像佛法的"解空"一樣,具有把一切變化都歸結為道、樸基礎上的同質"名變"的傾向。
 (3)復命曰常:命即本命,即決定事物運行發展方式的原本,它的原初規定性決定了事物在無常環境中的某些必然走向。復命即恢復到事物的本來。成功的"歸根"可以給人一種"原來如此"的恍悟,給人一種透過了紛紜現象而回復到事物的本來的感覺。在這"本來"的境界,一切變化都是正常的自然運行,談不上什麼生死巨變,事物雖變現萬端卻表現為始終如一的恒常,所以說"復命曰常"。
 (4)知常曰明:知常即懂得達成生存的恒常。雖變現萬端卻始終如一的"常"是道的根本特性,"知常"是有明於道的體現,所以說"知常曰明"。
 ( 5 )知常,容:對各種變化(包括自身的變化)都能以平常心雍容裕如地應接涵納即"容"。達成了生存的恒常者達成了生存的內穩態(老子稱之為"襲常"),各種變化無妨於這種內穩態,他就能雍容裕如地予以應接涵納,所以說"知常,容"。
 ( 6 )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眾之共擁謂之公,眾之所往謂之王,眾之所戴謂之天,眾之所以謂之道,"王"有統攝全局之義。語義即:雍容裕如能得到眾人的擁戴,得到眾人的擁戴可以統攝全局,統攝全局就可以像天一樣(無所不包覆,又常以萬物為芻狗),像天一樣就可以進而像道一樣,可以永久存在。這就是說:知常能容,能容則能大(能王、能天),能大則能久,能久即能常──"常"與"大"是統一的。

【評析】
  本章揭示了紛紜萬象在"歸根"、"復命"境界的恒常性,勸導行為者要保持虛靜以體悟這種恒常,以雍容裕如的態度去應接萬象,涵納萬物。
  本章說明道之"大"與"常"是統一的,知常之"明"與能大之"容"可以成為積德進道歷程中緊相伴隨並互為提攜的兩方面,它們都有助於人們向天與道的靠近,有助於人們達成生存的恒常與壯大。











[文章來源] http://www.laozi.net/bba/cgi-bin/topi ... ?forum=38&topic=82&show=0

發表日期2009/11/19 8:46
_________________
天地萬道。歸一返無。無道無我






可以查看文章。
不可發表文章。
不可回覆。
不可編輯自己的文章。
不可刪除自己的文章。
不可發起投票調查。
不可在投票調查中投票。
不可上傳附件。
不可不經審核直接發表。

[進階搜索]


Goodz © 2005-2029 GP
本站會員之個人言論或行為、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與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