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道德經》第32章
015 孟加拉
註冊日期:
2009/7/20 18:38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150
等級: 11; EXP: 30
HP: 0 / 257
MP: 50 / 11104
《道德經》第參拾貳章 (聖德)



【原文】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譯文】
  道通常取名于無名,它就像不是器具又可以成為各種器具的樸一樣,雖幽隱渺小,但天下沒有人能把它作為自己的附屬。候王若能體守於道而治天下,各類存在將自然歸服。因天地諧和一體而普降的甘露,沒有什麼人的指使也會自然均勻。推行建制就會趨於確定的名狀。趨於確定的名狀(一定的結構秩序)即使是一種現實,也要懂得適可而止。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有道蒞臨的天下的那種諧和統合,就好像天下的溪水河流都流歸江海一樣。

【解釋】
 (1) 天下莫能臣:即天下萬物都無法把道作為附屬之義。
  老子的大道具有先天地生,生天生地生萬物的先在性,又有其作為眾道之源而對萬物之道的包容性。萬物之道作為"副程式"而在道之中運行,而道作為"元程式"則無法為這些"副程式"作為"可道"運行。萬物有所得於道將從根本上改變其原有的框架結構本身,而不是把道作為某一嵌入的存在而為這固定的框架結構所承接。這就是道之於萬物的"可得而不可見,可傳而不可受"〈《莊子‧大宗師》〉的超越性:可以向道靠近,故"可得";不能與它能所相待,故"不可見";可以通過解放存在者原先的生存框架而傳導,故"可傳";不能讓存在者以原先的生存框架所承接,故"不可受"──這種超越性後來被禪宗所充分意識,並作了更為淋漓酣暢的發揮。
 (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始制"即推行某種建制,"有名"即被推行建制的行為體趨於相應的確定"名狀"。文句的言下之意即:推行建制就會趨於某種確定的"名狀"(以道的觀點看這並不好),這種"名狀"既然已成了現實,那就算了,不過要懂得適可而止。
  老子的"自然"比他的"無為"擁有更大的伸縮餘地,"自然"包含著對既成現實的某種程度的妥協與讓步。但由於"自然"的前提是柔弱靈動的無為而無不為,所以這種讓步終宄是有限的。

【評析】
  本章指出道是天下的真正主宰,道所主宰的天下可以像溪水河流都流歸江海一樣自然統合,並像天地普降甘露一樣形成資源分配的"自均"。老子以此勸導統治者要順應道的大能來推行他的統治,不要多作人為的秩序建制;要充分尊重天下"自賓""自均"的自組織狀態,把統合天下的大任交給道去完成。顯然,這裏面包含著豐富的自組織系統的思想,並涉略了系統結構的調亭勻稱性以及組織分化的適中性等問題。從這些方面看,老子的作為整體宇宙的"神魂"的道,其真正的來路應該是自組織系統的那只"看不見的手"。讓這只"看不見的手"來調理天下與他的"虛君"傾向是一脈相承的。











[文章來源] http://www.laozi.net/bba/cgi-bin/topi ... ?forum=38&topic=82&show=0

發表日期2009/11/19 9:17
_________________
天地萬道。歸一返無。無道無我






可以查看文章。
不可發表文章。
不可回覆。
不可編輯自己的文章。
不可刪除自己的文章。
不可發起投票調查。
不可在投票調查中投票。
不可上傳附件。
不可不經審核直接發表。

[進階搜索]


Goodz © 2005-2029 GP
本站會員之個人言論或行為、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與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