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道德經》第39章
015 孟加拉
註冊日期:
2009/7/20 18:38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150
等級: 11; EXP: 30
HP: 0 / 257
MP: 50 / 11104
《道德經》第參拾玖章 (法本)



【原文】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
  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其致之也。
  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無以寧,將恐發;
  神無以靈,將恐歇;
  谷無以盈,將恐竭;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
  故致數譽,無譽。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譯文】
  過去曾經達到渾融一體的:天因為渾融一體而清明,地因為渾融一體而寧定,精神因為渾融一體(即"營魄抱一")而活靈,虛空因為渾融一體而到處充盈,萬物因為渾融一體而生長,侯王因為與百姓渾融一體而保持了統治地位──這些(清、寧、靈等德能表觀)都是因為它們達到了渾融一體而自然達成的。天如果沒有渾融一體而清明,恐怕終將崩裂;地如果沒有渾融一體而寧定,恐怕終將發生大動盪;精神如果沒有渾融一體而活靈活現,恐怕終將萎頓枯滅;虛空如果沒有渾融一體而到處充盈,恐怕終將無以為繼;萬物如果沒有渾融一體而生長,恐怕終將滅亡,侯王如果沒有與天下百姓渾融一體而高高在上,恐怕終將被顛覆。所以,在一個諧和統一體中,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因此,侯王們常常說自己孤寡不穀,這不正是因為他們充分體認到必須以賤為根本嗎?所以,多求德能表觀,則沒有德能表觀。既不要一味地像寶玉那樣華麗高貴,也不要一直像石頭那樣頑劣下賤。

【解釋】
 (1)得一:即達成"抱一"境地。也就是效法道的無為而無不為,融眾名於一體,在對立名狀之間出入自如,任運自處。這是有得於道的體現。
 (2)天無以清:上文說"天得一以清","天無以清"即"天無得一以清",即沒有"得一"而妄求"清"這一德能表觀之義。其他"無以寧"、"無以靈"等皆類此。
  老子所主張的"無以為"是"無以名為","萬物恃之以生"的道則是萬物不可失其所的所"以"。
 (3)致數譽,無譽:"譽"即"德譽",指上文"清""寧""靈"等值得讓人稱譽的"德名",是有所得於道而呈現的德能表觀。老子推崇融眾名於一體的" 抱一",認為沒有抱一而強顯這些德能表觀就會"裂""發""歇"...."致數譽無譽"即"脫離抱一而多求德能表觀,則沒有德能表觀"之義。
 (4)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不要像寶玉那樣華麗高貴,也不要像石頭那樣頑劣下賤。言下之義就是說要能高能下、能榮能辱、能貴能賤。

【評析】
  本章是對"抱一"境地的再次推崇。老子認為達到"抱一"境地會自然地呈現出某些德能表觀,而脫離"抱一"境地多求德能表觀則會導致系統的崩潰。所以,他指出理想的行為方式應該使一切名狀混成為一,使得一切孜孜以求的德能表觀都成為自然之然,從而達成無為而自然的合道境地。











[文章來源] http://www.laozi.net/bba/cgi-bin/topi ... ?forum=38&topic=82&show=0

發表日期2009/11/19 9:24
_________________
天地萬道。歸一返無。無道無我






可以查看文章。
不可發表文章。
不可回覆。
不可編輯自己的文章。
不可刪除自己的文章。
不可發起投票調查。
不可在投票調查中投票。
不可上傳附件。
不可不經審核直接發表。

[進階搜索]


Goodz © 2005-2029 GP
本站會員之個人言論或行為、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與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