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道德經》第47章
015 孟加拉
註冊日期:
2009/7/20 18:38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150
等級: 11; EXP: 30
HP: 0 / 257
MP: 50 / 11116
《道德經》第肆拾柒章 (鑒遠)



【原文】
  不出戶,知天下;
  不窺牖,見天道。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譯文】
  不離開"家園",也可以懂得怎麼去經行天下;不向外感知察辨,也可以證解到道的境地。越是出離"家園"成為"專名"涉於專途,他的明辯能力就越是狹小。因此,聖人不待踐行就有所自知,不待實察就已自明澈,不必多作多為也可坐收事成。

【解釋】
 (1)不出戶:即"守家"。萬物之家即混沌,道者之"守家"即道者體守于混沌無名。
 (2)知天下:懂得怎麼去經行天下。老子認為只要證解到道的典範範式,一個人就可以在雖無從確知前途路況的情況下仍以道的普適性而成功地經行天下。
 (3)不窺牖:喻指不打開感覺器官向外察辨。
 (4)見天道:證解到大道那樣的生存境地。"見天道"就像佛法中的"見如來"一樣,是指一個人體驗到自己所可能進入的某一生存境地,並不是指對客觀外在的物件物的認知。
 (5)其出彌遠,其知彌少:"出"即出離家園,是指行為者出離混沌無名成為專才涉於專途。"其知彌少"理解明辯能力日趨偏狹。
 (6)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不待踐行就有所自知,不待實察就已自明澈,不必多作多為也可坐收事成。
  行為境地的提高就好像程式規則的智慧化可以使電腦對資料資訊的準確完備性要求相對降低一樣,可以使道者在無從確知前途路況的情況下仍然富有一種"走著瞧"式的胸有成竹感。這種對現有知識的依賴程度的降低以及行為效率的提高用老子極而言之的強調說法就是"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評析】
  本章是對道對博知所具有的超越代換作用的再次強調。老子的這些極而言之的強調說法常常引發諸多的誤解,召來各種各樣的批評,或者就是一些漫無邊際的牽強附會(如所謂的"特異功能")。這些誤解、批評、附會基本上都是因為解釋者自身沒能搞清"道"維度與"學"維度的不同而造成的。中國古代思想所說的"真理"、"天理"一般並不是現在意義上的"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而是指人要奉行的某種完善的行為規範,或某一被推崇備至的系統組織機理。在這兩種不同的"真理"或"天理"的涵義中,前者是學維度的某種認識,而後者則是道維度的某一境地。獲得前一"真理"是指我們認識了世界事實上以何理運行,而獲得後一"真理"則是指我們自身的行為機理靠近了道之理。用電腦作比喻:學維度的真理是要供給電腦以盡可能準確而完備的待處理資料,而道維度的真理則是要確立或修改這個電腦程式本身。傳道是對行為方式的啟發與點撥,並不是路況知識的提供;它之於我們就好象我們要"點撥"電腦的程式規則以使它趨於智慧化一樣,與該程式所要處理的資料的準確完備性無關。所以,"道不屬知,不屬不知",那些把道維度歸化為學維度,然後摳出老子道論中並不存在的主體對客體的認識論觀點而對老子橫加指責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著重于道而不是著重於學是中國古代思想的一個總體傾向,這是中國古代思想"向內求理" 的根本原因。對於這個"最完善的行為方式",孔子賦予這"最完善"以特定的倫常內涵而構建了儒家的倫理體系,老子把普遍的興衰成敗與系統的運營機理相聯繫,以恒常普適的久存不殆為"最完善"而構建了他的一般行為體的普遍行為規範論。如果把這些問題都歸化為主客認識問題作理解,人們就會覺得整個古代思想的主體精英部分都是一些一致堅信在物我之間存在著冥冥秘示的通道或堅信人的"特異感知"的胡言亂語,整個傳統文化的精深蘊含就會因此而喪失殆盡。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老子在本章提出的這些說法顯然是在指出:證道可以通過某種閉門靜修或禪證契會的方式達成。筆者認為這是可能的。道論源自於對生命機體系統的洞察的比擬類推;禪修時淺意識層次的主控權能的虛化可以對機體產生一種非常明顯的養生功能與一個社會中央集權的弱化對社會繁榮的那種促進作用是相似的;閉門靜修不可能增加有關世界的實際知識,但卻可以有效地擺脫習慣固著的存在姿勢而增強人的行為能力;如果說以人為實驗物件,而這個實驗觀察者又只能是人自己的話,那麼禪修也可以說是一種非常獨特的人類實驗。行為方式的改進來源於一系列的行為嘗試,生命演化進程本身就是一種容量異常巨大的嘗試過程。在這過程中,許多嘗試失敗了,相應的種群隨之式微;某些嘗試成功了,相應的種群就不斷地繁衍生息。可見,現存的生命都是某種意義的成功者,我們存在本身就蘊含著對世界的基本" 經驗"。因此,既然現在所進行的各種完善的程式規則的構建仍然不外乎對人的與生俱來的生存範式的模擬,那麼,通過一種閉門靜修或禪證契會的方式來領悟大道或許是可能的。中國文化由道而禪的傳變有其內在的邏輯,並不見得是一連串的癡人說夢,我們應該在確認學、道不同維的基礎給予充分的尊重,並努力加深理解,對老子思想的某些說法不應例外。











[文章來源] http://www.laozi.net/bba/cgi-bin/topi ... ?forum=38&topic=82&show=0

發表日期2009/11/19 14:10
_________________
天地萬道。歸一返無。無道無我






可以查看文章。
不可發表文章。
不可回覆。
不可編輯自己的文章。
不可刪除自己的文章。
不可發起投票調查。
不可在投票調查中投票。
不可上傳附件。
不可不經審核直接發表。

[進階搜索]


Goodz © 2005-2029 GP
本站會員之個人言論或行為、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與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