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道德經》第49章
015 孟加拉
註冊日期:
2009/7/20 18:38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150
等級: 11; EXP: 30
HP: 0 / 257
MP: 50 / 11056
《道德經》第肆拾玖章 (任德)



【原文】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譯文】
  聖人沒有恆常不變的思想主張,他以百姓的思想主張為思想主張。百姓的主張,合於自己的價值觀的,予以善待;不合於自己的價值觀的,也予以善待。這樣就可以得到人們的共同善待。百姓的觀點,自己認為正確的,予以信任;自己不認為是正確的,也予以信任。這樣就可以獲得人們的共同信任。聖人在天下,忍氣吞聲似的為了天下而使自己陷於糊塗。百姓們聰明而自覺,聖人則像慈母對待孩子一樣對待他們。

【解釋】
 (1)歙歙焉:"歙"原義為縮鼻吸氣,"歙歙焉"形容忍氣吞聲的樣子。"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是針對上文"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以及"無常心"等難得糊塗的寬容之道而說的。
 (2)百姓皆注其耳目:即"百姓都憑藉自身耳目所得之主見而行"。"皆注其耳目"形容一種耳聰目明、靈動機智的神態,說明在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並在價值觀、真理觀上(即在"善"與"信"的問題上)持非常寬容態度的社會,百姓們擺脫了權威知見的束縛,充分地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而自覺行動。這是統治者不以權威知見"明民"而容讓百姓"我自然"的社會的常見現象。在喋喋不休的教導與訓斥下的孩子通常要麼顯得愚拙、麻木,要麼顯得強執、偏激。而在慈母養護下的孩子則常常顯得聰明機智,"善注其耳目"。這種現象推之於社會,有其神似之處。
 (3)孩之: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
  "孩之"有"使之為孩"與"以之為孩"兩種可行的解釋。通常作"使之為孩"解,本書作後一義解。莊子《大宗師》有"彼且為嬰兒,亦與之為嬰兒;彼且為無町畦,亦與之為無町畦;彼且為無崖,亦與之為無崖。達之,入於無疵"的說法,老子有"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的說法。渾自心,孩百姓是老子"慈"原則在社會政治領域的體現。通行的解釋把"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解為"歙歙焉使天下渾其心",把"孩之"解為"使之為孩",從文義的承繼關係上看,是欠妥的。導致這種誤解的原因是因為只看到老子愚民的一面,卻沒有看到老子同時也有"虛心""渾君"的一面的緣故。

【評析】
  本章是老子"虛心""渾君"思想的集中體現,也是"慈"原則的具體貫徹。"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之說似乎可以作為以民意輪替國家主腦的民主政治的先聲,"德善""德信"的做法基本上拋棄了國家主腦在價值觀﹑真理觀上的強權地位。這樣一來,社會因保持寬容的多樣性而"渾心",百姓們擺脫了事必請示〈即請示神靈﹑請示聖君﹑請示官吏等〉的束縛,憑藉自己耳目所得之主見而行,整個天下就像是一個慈母主持的大家庭。
  老子的無為無事無常心,不言不辭不自是,以慈臨民、以渾自居的"太上"渾君,只有現代的不介入黨爭〈即善黨善之,不善黨亦善之,信黨信之,不信黨亦信之〉、不摻和立法、不自親政而只作為國家的傳統象徵的立憲君主才可相比擬。本章就是對這種"太上"渾君及其治下的國家的推崇讚譽。











[文章來源] http://www.laozi.net/bba/cgi-bin/topi ... ?forum=38&topic=82&show=0

發表日期2009/11/19 14:13
_________________
天地萬道。歸一返無。無道無我






可以查看文章。
不可發表文章。
不可回覆。
不可編輯自己的文章。
不可刪除自己的文章。
不可發起投票調查。
不可在投票調查中投票。
不可上傳附件。
不可不經審核直接發表。

[進階搜索]


Goodz © 2005-2029 GP
本站會員之個人言論或行為、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與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