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道德經》第50章
015 孟加拉
註冊日期:
2009/7/20 18:38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150
等級: 11; EXP: 30
HP: 0 / 257
MP: 50 / 11114
《道德經》第伍拾章 (貴生)



【原文】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蓋聞善攝生者:
  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譯文】
  出離維生之道就入於速死之途。人世間,屬於長壽的,占十分之三;屬於短命的,占十分之三;因為行舉失道而自速其死的,也占十分之三。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他自執過高而導致奉養所需過重。據說,善於維護生命的人,在陸上行走不會遭遇兇惡的犀牛和猛虎,即使參加戰爭,也不會受到武器的傷害。對於他,犀牛於其身無處投角,猛虎於其身無處伸爪,武器於其身無處顯露鋒芒。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可以讓人致其於死命的要害部位。

【解釋】
 (1)死地:既可指可致人於死的危險環境,也可指可讓人致其於死命的要害部位或維生機制的某一薄弱環節。"善攝生者"入軍也可"不被甲兵",可見他並不是因為永遠不入危險環境而不死,而是因為他的維生機制沒有薄弱環節因而沒有可讓人致其於死命的要害部位所致。"以其無死地"應指此而言。

【評析】
  本章是對"生生之厚"的貶斥,同時也是對"無死地"的"善攝生"境地的推崇。老子認為生活在動盪不安的環境,過高的生存強執是自速其死,只有靈動趨避、柔弱因應的行為方式才可長維生存。
  過高的生存強執的反面就是道者的無可無不可的隨和任運態度,"無死地"也就是指沒有因過分的分化組合所造成的可為人所乘的固定結構弱點。這樣的"善攝生"境地只有"若水"的行為體才可以做到,生命界在種群層次上所保持的"若水"範式就是典型的例證。
  生命種群由眾多既相對獨立又大體雷同的同種生命個體組成。這個集合體在整體上看,它既因個體的大致雷同而沒有明確的局部分化,又因個體的相對獨立而使整體顯得柔弱靈動。所以,它很像一個"若水體"。與這樣的"若水體"相比,我們的身體就顯得遠為脆弱。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身體是由系列明確分化而又緊密依存的組織器官組成的,任一組織器官的重創都可以導致整體的玉石俱焚。所以,對我們來說,周身都是"死地"。而相當的創傷對種群集合體來說,則就像一把大刀砍向一潭水一樣,對群體不會造成真正的傷害。這是生命種群得以通過個體的新老更替而長維生存的基礎。
  對於因技術的專業化以及隔行如隔山式的社會分工而使人群日益歧化特化,因國際經濟的緊密依存而使得區域日益"器官化",繼而日趨"生生之厚"的人類來說,繼續保持充分的"若水"範式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來源] http://www.laozi.net/bba/cgi-bin/topi ... ?forum=38&topic=82&show=0

發表日期2009/11/19 14:14
_________________
天地萬道。歸一返無。無道無我






可以查看文章。
不可發表文章。
不可回覆。
不可編輯自己的文章。
不可刪除自己的文章。
不可發起投票調查。
不可在投票調查中投票。
不可上傳附件。
不可不經審核直接發表。

[進階搜索]


Goodz © 2005-2029 GP
本站會員之個人言論或行為、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與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