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道德經》第77章
015 孟加拉
註冊日期:
2009/7/20 18:38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150
等級: 11; EXP: 30
HP: 0 / 257
MP: 50 / 11110
《道德經》第柒拾柒章 (天道)



【原文】
  天之道,其猶張弓者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也。
(第77,78章)
【譯文】
  理想的範式,不就像那使弓趨於渾圓的作用一樣嗎?高的地方把它壓低,低的地方把它抬高,有餘的地方把它減損,不足的地方把它補足。理想的範式,減損有餘的,彌補不足的;而人的行為慣律則減損不足的,奉養有餘的。誰能使自己不斷地有餘以奉養天下?只有道者。因此,聖人做成了什麼並不執為仗恃,成就了什麼並不居功自矜,他不願意使自己顯得過分突出。

【解釋】
 (1)天之道,其猶張弓者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上者﹑下者是指豎舉之弓的上下兩端,有餘是指上下兩端的距離,不足是指弓弦至弓背的距離。張弓成圓喻道之圓融渾成,圓融而富有彈性喻道雖柔弱卻富有"俊作"之機變。
 (2)有餘以奉天下:出離無名,展開行動,生養功果,然後"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就是"有餘以奉天下"。"有餘以奉天下"是"玄德"的社會現實功用的體現,是綿綿不絕的生養與奉獻,並不象"以有餘奉天下"那麼簡單。
 (3)見賢:使自己顯得過分突出。生而有之,為而恃之,功成而居之將會不斷地使自己拔高,使自己顯得過分突出;而"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則不然。所以,"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即"不欲見賢"。

【評析】
  本章指出理想的行為範式或系統運營機理可以使系統趨於均衡勻稱,而人群社會的行為慣律則不能達成這樣的理想狀態,認為只要體于天道施行玄德的道者把那些足以使自己拔高,使自己進一步突出的行為成就奉獻給社會,就可以既使自己免於孤峰聳峙的危險,又彌平社會的高下不平。顯然,這是從個人與社會兩方面肯定了玄德的現實意義。"有餘以奉天下"的說法既反映了老子對理想的社會形態的嚮往,也表現了老子的人生態度,是堪可作為現實人生之典範的。











[文章來源] http://www.laozi.net/bba/cgi-bin/topi ... ?forum=38&topic=82&show=0

發表日期2009/11/19 14:42
_________________
天地萬道。歸一返無。無道無我






可以查看文章。
不可發表文章。
不可回覆。
不可編輯自己的文章。
不可刪除自己的文章。
不可發起投票調查。
不可在投票調查中投票。
不可上傳附件。
不可不經審核直接發表。

[進階搜索]


Goodz © 2005-2029 GP
本站會員之個人言論或行為、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與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