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道德經》第62章
015 孟加拉
註冊日期:
2009/7/20 18:38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150
等級: 11; EXP: 30
HP: 0 / 257
MP: 50 / 11058
《道德經》第陸拾貳章 (為道)



【原文】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古之貴此道者何?
  不曰:求此得,有罪以免邪?
  故為天下貴。

【譯文】
  道蔭庇著萬物,它是善人的珍寶,也是不善人托求庇護的歸依。嘉美的言辭可以使人們交互尊重,良善的行為可以讓人們互相感染,對那些不為現行價值觀所認可的不善之人,為什麼要橫加貶棄呢?所以,自詡為"天子"而自貴,設置三公九卿以供驅使,雖然好像是有了玉璧由四駕馬車供奉護擁著似的尊貴顯耀,其實還不如來進修我所說的道。從古以來,人們如此推重我所說的道是為了什麼呢?還不是因為它有助於人們達成目的,避免過錯嗎?所以才得到天下人的共同推重。

【解釋】
 1.奧:幽深的蔭庇之所或具有這蔭庇作用的存在。
 2.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立天子"是指統治者自詡、自封、自居為"天之子"而為他的無限權力作辯護,這是集權專制王朝一貫的統治伎倆,也是一種一旦掌管天下就認為自己有好出身,屬於特殊材料群的"自信"。"置三公"是指設置三公九卿等供"天之子"縱欲馳逐的扈從機器。"拱璧以先駟馬"是對如上構建的統治模式的形象比擬("天子" 為"璧","三公"為"駟馬")。"坐進此道"即無為而進道,或進修為無為之道。

【評析】
  本章強調道蔭庇著一切存在,也包括不善之人。老子堅信那些被現行價值觀所貶棄的"不善人"可以通過良善的言行予以挽救。他勸導統治者要少作自詡自封、自高自貴之事,根本拋棄"拱璧以先駟馬"的專制模式,以慈臨民,以無為治世,並象道那樣幫助人民達成目的﹑避免過錯而成就"莫之命而常自然"的尊貴。
  中國傳統專制社會的組織模式是地道的"拱璧以先駟馬"的形式,老子的比喻是非常形象而生動的。在以這種模式組建的專制社會中,一個被封為"天子"的人被整個社會拱之為璧而享有無限的權力,全民必須把他的一切荒淫無恥的欲求作為整個社會的最高目的,而把整個天下讓他當作可駕禦"駟馬"任加馳逐的"自家田園"。由於"天子"的縱欲無度,"駟馬"本身的僵化腐敗,以及"自家田園"的不足堪"天子"無限制的縱欲馳逐,這樣組建的封建王朝沒有一個是長命的,無一例外地粉碎了創建者的"子孫以祭祀不輟"的春秋大夢。在老子思想中,連天帝也沒什麼位置,更遑論什麼"天子"的存在。人間只有"無為"、"好靜"、"無事"、"無欲"、"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讓百姓"我自然"而得"莫之命而常自然"的尊貴,因而"天下樂推而不厭"的聖人渾君,根本就沒有什麼天生的,血統無限高貴的統治者。所以,對"立天子"的反對,以及對"拱璧以先駟馬"不足以"綿綿若存"的體認,是他思想的固有蘊含。他認為道沒有任何神帝的光暈,不是價值的權威,它只是使人們"求以得、有罪以免"而"為天下貴"。這是非常富有積極意義的,這使得虛無飄渺的道完全落實到了現實的人間世界。











[文章來源] http://www.laozi.net/bba/cgi-bin/topi ... ?forum=38&topic=82&show=0

發表日期2009/11/19 14:28
_________________
天地萬道。歸一返無。無道無我






可以查看文章。
不可發表文章。
不可回覆。
不可編輯自己的文章。
不可刪除自己的文章。
不可發起投票調查。
不可在投票調查中投票。
不可上傳附件。
不可不經審核直接發表。

[進階搜索]


Goodz © 2005-2029 GP
本站會員之個人言論或行為、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與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