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查看所有文章 (elisschen)


« 1 ... 4 5 6 (7) 8 »


佛經諸多違背科學的荒謬觀點
008 阿根廷
註冊日期:
2009/6/22 23:06
來自 Taiwan -> USA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77
等級: 7; EXP: 71
HP: 0 / 167
MP: 25 / 7284
佛經諸多違背科學的荒謬觀點
http://www.001.com.cn/forum/jesus/66388.html


第一章、 疑佛教宇宙觀

一) 須彌山在哪里?

老張:我國佛教經典大多源自古代印度思想,其中包含許多迷信和荒謬成分。在對宇宙的總體認識和把握上,其錯誤是顯而易見的!古代印度人設想中的宇宙是以“須彌山”爲中心的宇宙,這些在佛經裏如《起世經》、《大樓炭經》、《長阿含經》、《起世因本經》、《大寶積經》、《正法念處經》、《華嚴經》、《順正理論》、《阿毗曇論》、《俱舍論》等經書裏都有詳細的解釋說明。世界不但以其爲中心,而且據稱太陽月亮無一例外的按照佛法圍繞須彌山轉動。佛教主張宇宙是由無數個小“世界”所構成,而小世界的中心是一座大山(須彌山),這個山是由金銀等金屬和玻璃組成。須彌山呈長柱形,但兩頭大,中間小,據《長阿含經》卷十八《閻浮提洲品》記載說,此山直插海中,入水有672000公里,出水有672000公里,(1由旬相當於8公里)。山勢筆直,沒有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的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的宮殿,山基有純金沙。此山有上、中、下三級“七寶階道”,夾道兩旁有七重寶牆、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其間的門、牆、窗、欄、樹等,都是金、銀、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風四起,無數的奇鳥相和而鳴,諸鬼神住於其中。須彌山頂有三十三天宮,是帝釋天居住的地方。

老王:現代科技已能詳細考察世界並能使人登入太空,衆多科學家根本沒有發現什麼海裏的大山,不知道這座山在宇宙中的哪一個角落?想象中的須彌山是由貴重金屬組成(玻璃在當時也屬於貴重物品),這些東西經常被佛經用來裝飾他們所向往的佛國。塑造出這麽碩巨無朋而有造型奇特的宇宙中心,出於什麽動機呢?

老張:別慌,碩巨無朋的奇想多得很,這才剛剛開始哩。據佛教的《起世經》中記載:“須彌山”是大地的中心,周圍有九山、八海環繞。七山有雙持山、持軸山、擔木山、善見山、馬耳山、障礙山(又名象鼻山)、持地山(又名持邊山),與七海依此交替排列,山上多住著聖賢鬼神。

老王:古印度人設想過七山七水的大小嗎?

老張:不會忘記這一點的。古印度人想象宇宙的時候總要設定每一物的尺度,就象他們在創造宇宙似的,這與許多宗教的囫圇吞棗頗不相同。七金山高度與七海水的寬度如下(單位是由旬):雙持山42000、持軸山21000、擔木山12000、善見山6000、馬耳山3000、障礙山1200、持地山600。七海的寬度與此類似,不用多講。

老王:我發現古印度人的這些想象既聰明又愚昧,其中明顯地運用了倍數。而且古印度人們不怕海水流出去嗎?

老張:想象的大膽和尺度設定的貧乏就是這樣揉合在一起。在七海外還有一座山,叫鐵圍山,加上這山就能使海水不會流出去了。古印度人想象中的鐵圍山有兩重,而且由純鐵構成。這就是一小世界的邊緣了。

老王:他們大概不知道鐵會生銹吧,或者他們以爲拿一個鐵山來圍繞世界,一定是最安全而可靠的了,是不是?

老張:呵呵......


二)“五大洲”還是“四大洲”?

老張:剛才說了,須彌山由七山七海包圍,其四方各有四大洲,佛經稱爲:東勝神洲、北俱盧洲、閻浮提(南贍部洲)、西牛賀洲。佛教有的說:閻浮提(南贍部洲)就是我們生活的地球,此一小世界被稱爲“須彌世界”,相當於一個太陽系。

老王:世界上明明是五大洲啊:亞洲、歐洲、非洲、美洲、澳洲,我對佛教“四大洲”的說法有點懷疑!您能仔細說說古印度人是怎麽形容這“四大洲”的嗎?

老張:好。我慢慢講給你聽:
1、東勝神洲,位於東鹹海,以身形神,故名。
2、南贍部洲,根據《長阿含經》卷十八載:“其土南狹北廣,縱廣七千由旬,人面亦像此地形。”南咸海中的南贍部洲又名“閻浮洲”,閻浮就是石榴樹。“閻浮洲” 本是古代印度人對印度的自稱,印度河上游有一條河流就名爲閻浮洲河。據稱此洲形爲三角,南狹北寬,這也與印度的地理形態類似。古代印度人先將印度和周圍地區爲南贍部洲,後稱地球即爲南贍部洲
3、西牛賀洲,根據《長阿含經》:傳說此洲居民以牛羊爲貨物,故名。《長阿含經》卷十八載:此洲爲半月形,縱廣八千由旬,住民也面如半月,身長三肘半,壽命二百歲,常以牛、羊、摩尼寶易物爲生。《俱舍論》卷十一則說:此洲形狀猶如滿月,人面也如滿月,身長十六肘,壽命五百歲。此洲也有特殊的三事,即:多牛、多羊、多珠玉。
質疑:到底是半月還是滿月?兩經矛盾

4、北俱盧洲,根據佛教《大樓炭經》俱盧洲位於北部海中,洲形如方板。據《大樓炭經》卷一載:北俱盧洲位於須彌山北的鹹海中,洲形正方,每邊各長二千由旬,狀如盒蓋,由七金山與大鐵圍山所圍繞,黃金爲地,晝夜常明。土地具有平等、寂靜、淨潔、無刺等四德。此洲人民面形正方,如北洲地形,人人面色皆相同,身高皆一丈四尺。生活平等安樂,沒有憂慮。質疑:此洲以黃金爲地,真是這樣嗎?此洲人面色皆同,甚高皆一丈四尺,簡直是一個模子裏倒出來的,佛友們,真有這事嗎?您難道不覺得可疑嗎?

老王:這些奇談怪論其實是古代人類對世界的初步認識加上主觀臆造而成的,顯然與事實不符,到了近代,印度人、佛教徒還將這種不正確的想象加以誇大,將其說成是宇宙世界的模型,顯然荒謬之極!那麽,這些洲和海是懸空的嗎?古印度人是怎麽解釋的呢?

老張:古印度人說,世界是由五個輪托著的,從下到上依此是空輪、風輪、水輪、金輪、大地輪。

老王:能具體說說嗎?

老張:好,古印度人想象說,虛空上結成的風,形成風輪,風輪上飄著金色的雲彩,雲生雨,集成水輪。水凝結成金,金掄上漂浮著土,便是大地。大地中間豎起須彌山。

老王:雲下雨是下在下面啊,怎麽水輪會在風輪上面呢?簡直胡說八道。科學家也沒有發現這麽多金輪啊,大地上的須彌山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咱們繼續吧。


三)佛經的荒謬觀點——“太陽是行星”

老王:不知道古印度人是怎麽描述太陽及四季的。您能說說嗎?

老張:好。古印度人儘量把書寫得越多越好,他們寫書,似乎是要寫成一本百科全書,不過卻是漏洞百出。現在看看古印度人是如何描述太陽及四季的:

古印度人似乎設計了一個最生動又最易懂的實驗。他們說太陽圍繞著須彌山轉動,光線因爲山的遮掩,就不能照到山後面,從而形成黑夜與白天。所以東勝神洲和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和南贍部洲,晝夜正好相反。

老王:看來古印度人是受科學水平的制約而不明白宇宙的真實面目啊。地球和太陽的關係、萬有引力,他們哪個時代根本不知道,只能按他們的想象來解釋宇宙和自然顯現。

老張:是的。古印度人對四季的解釋是這樣的:他們說太陽有南行和北行的分別,太陽運行的方向六個月一變,北行時,光照在大洲上,於是天氣溫暖;太陽南行時,光照在海上,於是天氣寒冷。這些錯誤的敍述記載在佛教《起世因本經》中,現摘錄如下:

1、 太陽是行星,請看佛經《起世因本經》的記載:

“其日宮殿,六月北行,日於一日行六俱盧奢,不曾暫時離於日道;六月南行,亦一日行六俱盧奢,不差日道。諸比丘,其日宮殿,六月行時,其月宮殿,十五日中還爾許行。”

2、 爲什麽地球會有變熱?爲什麽會有夏季?請看佛經《起世因本經》的記載:

“復次,於中有何因緣,生諸熱惱?諸比丘,其日宮殿,六月之中,向北道行,一日中行六俱盧奢,亦不曾離日道而行。但於其中,有十種緣故生熱惱。何等爲十,諸比丘,須彌山外,其次有山。名佉提羅迦。高廣正等。四萬二千由旬。雜色可觀。七寶成就。於其中間。日大宮殿所有光明,照於彼山觸而生熱。彼三摩耶。致有熱惱。此第一緣故生熱惱。復次,諸比丘。佉提羅迦山外。其次有山名伊沙陀羅。高廣正等。二萬一千由旬。於其中間。日大宮殿所有光明。照觸彼山。此是第二熱惱。其次由幹陀山。高廣一萬二千由旬。是第三緣。其次善現山。高廣六千由旬。是第四緣。其次馬片頭山。高廣三千由旬。是第五緣。其次尼民陀羅山。高廣一千二百由旬。是第六緣。其次毗那耶迦山。高廣六百由旬。是第七緣。其次輪圓山。高廣三百由旬。是第八緣。其次從此大地已上。虛空高萬由旬。彼有夜叉諸宮殿輩。頗梨所成。是第九緣。其次四大洲中。並及八萬小洲之中。自餘大山。須彌山等。是第十緣。具足應如佉提羅迦中說。此是十種。日大宮殿,六月之中,向北道行,熱惱因緣。”

3、 爲什麽地球溫度會變冷?爲什麽會有冬季?請看佛經《起世因本經》的記載:

“復次於中何因何緣。有諸寒冷。諸比丘。日大宮殿,六月已後,向南而行。於中複有十二因緣,故生寒冷。何等十二。諸比丘。其須彌留山。佉提羅迦等。二山中間。須彌留海。廣八萬四千由旬。周回無量。優缽羅。缽陀摩究牟陀。奔茶梨迦等華。悉皆遍滿。甚有香氣。於彼中間日大宮殿所有光明,而相照觸,此是第一寒冷因緣。如是次第。伊沙陀羅山。是第二緣。由幹陀山。是第三緣。善現山。是第四緣。馬片頭山。是第五緣。尼民陀羅山。是第六緣。毗那耶迦山。是第七緣。輪圓之山。是第八緣。其中諸花。具足次第。應如佉提羅迦山中廣說。

復次所有閻浮洲中諸河流行,日大宮殿所有光明,而相照觸,故有寒冷。略說乃至。此是第九寒冷因緣。

復次所有閻浮洲中。諸河流行。其瞿陀尼洲中。諸河流行。倍多於彼。日大宮殿。所有光明。而相照觸。此是第十寒冷因緣。

復次所有瞿陀尼洲中。諸河流行。其弗婆提洲中。諸河流行。倍多於彼。此是第十一緣。

復次所有弗婆提洲中。諸河流行。其鬱多羅究留洲中。諸河流行。倍多於彼。日大宮殿光明而相照觸。此是第一寒冷。此是第十二緣。

諸比丘。日大宮殿。六月向南行。日於一日行。六俱盧奢。不違其道。於中有此十二因緣。所以寒冷。”

4、 爲什麽冬季夜長晝短,春夏晝長夜短請看佛經《起世因本經》的記載:

“復次於中有何因緣。其冬天時。夜長晝短。諸比丘。其日宮殿。過六月已。次向南行。日於一日。日行六俱盧奢。亦不差移。但於彼時。其日在於閻浮提洲最南邊際。地形狹小。日過速疾。

諸比丘。此因緣故。其冬分中。晝短夜長。復次於中有何因緣。春夏晝長其夜短促。

諸比丘。日天宮殿。過六月已。向北而行。一日中行六俱盧奢。亦不差移。乖異常道。但於彼時。正在閻浮處內而行。地寬行久。所以晝長。諸比丘。此因緣故。春夏晝長。其夜即短。

復次諸比丘。若閻浮提洲日中。於弗婆提洲則日沒。其瞿陀尼洲日出。鬱多羅究留洲正夜半。若瞿陀尼洲日中。其閻浮提洲日沒鬱多羅究留洲日出。弗婆提洲夜半。若鬱多羅究留洲日中。其瞿陀尼洲日沒。弗婆提洲日出。閻浮提洲夜半。若弗婆提洲日中則鬱多羅究留洲日沒。閻浮提洲日出。瞿陀尼洲夜半。諸比丘。其閻浮提洲人所有西方。瞿陀尼洲人以爲東方。其瞿陀尼洲人所有西方。鬱多羅究留洲人以爲東方。其鬱多羅究留洲人所有西方。弗婆提洲人以爲東方。其弗婆提洲人所有西方。閻浮提洲人以爲東方。南北二方。亦複如是。”

老王:佛經《起世因本經》的論述顯然是錯誤的,與基本的常識完全違背的。第一,太陽是恒星,並不圍繞地球轉動;第二,既然如此,太陽也不會有什麽運行方向和運行方向的改變。

老張:我想,古印度人會不會試圖對太陽、月亮和其他星星作具體尺度的設想呢?

老王:正是,他們的設想十分細緻,簡直叫人眼花繚亂。他們說日月有宮殿,日宮裏住著日天子蘇摩利(觀音菩薩的化身),月亮裏住著月天子蘇摩(另一個菩薩的化身),而月亮是由玻璃作成,白銀覆蓋餅狀物,所以會發白光。關於星星,都是由晶瑩發亮的東西構成的,住著四大天王和其他神仙。

老張:這跟我們中國人的嫦娥、吳剛差不多。都是傳說啊,這麽佛經的作者想象力如此豐富啊。嗚乎,我說不出話了。

老王:其實,古印度人將再淺顯不過的直觀上的風雨土石的自然現象,化成了宏觀的宇宙巨相。不過,佛經可以欺騙古時的人,卻不能再欺騙現代的人。然而古印度人們教導初級信徒時卻在這些上面儘量忽略,甚至還大肆吹噓佛教與科學並不矛盾,請看下面的這段轉自佛教網站的文章,看看是怎麽誤人子弟的:

“由上可知,佛經的宇宙觀與現代科學家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而現代科學家甚至還未能到達佛經宇宙觀的無盡境界。科學家說銀河系之上是星雲團,這個星雲團有一百萬億銀河系,無怪乎佛教講到世界都是說無量無邊;講到衆生,就是無數無盡、不可說、不可說。”

“佛經說:“悟者所居之外,大地無寸土。”又說:“心外無一法。”唯識家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些都告訴我們,世界只是我們心中的一朵雲彩而已。因此,我們如果能將宇宙納於胸中,對宇宙萬物便可以了然於心,因爲法界之寬,其實也只在當下一念。”(摘自某佛教網站)

“須彌山及其四洲是佛經中所記載的一個小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如柱獨立,高八萬四千由旬,日月繞須彌山而行,山外更有七層山、七香水海次第相間圍繞須彌,如七重城牆及其護城河塹次第圍繞,第七山外,更有大咸水海彌漫四方,四方鹹海各一大洲,即爲東勝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每洲旁各有二中洲等,大鹹海外四周有鐵圍山環繞如外城,是爲一小世界,我們所居住地即南瞻部洲。而現代科學家們所發現的地球是圓球形的,有月亮繞著它運轉,並且地球同其他幾大行星又環繞著太陽運轉,這些便組成了一個太陽系......同樣,佛經裏面提到的須彌山等有些衆生也不一定能看到,但也有很多高僧大德如無垢光尊者就曾親眼見到過。” (摘自《佛教科學論》)

“佛法已徹底明瞭地描述了這個世界的本質面目,在二千五百多年前,至尊佛陀就已經徹悟宇宙的終極真理。” (摘自《佛教科學論》)

“歷史證明,釋迦如來所說的浩如煙海的教法,沒有一句欺惑語和虛誑語,全部得到實踐的驗證,正如《金剛經》雲:“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摘自《佛教科學論》)

“拿學校來比方,佛是校長,菩薩是教員......就是狗貓牛馬等都一樣可以成佛,因爲它們也都有佛性。等到成佛以後,也就和釋迦牟尼佛處於同等地位。這才是真平等啊。既然狗貓牛馬等都有佛性,所以我們要愛護它們,應該和愛護人類一樣。這才叫真博愛哩。佛教是專門研究解除苦惱的辦法的,等到煩惱斷盡了,心裏無挂無礙,無憂無慮,這才算真自由哩。由此可知,佛教的道理不但不和現在的學說違反,並且更徹底了一些。如果人人都照著佛說的法去做,你想,世間還會有刀兵盜賊的劫難嗎?況且,這不過是頂淺近的道理,隨便拿來給你說說罷了,至於高深的理論,任你說多少年都說不完的,真是無窮無盡的呢。”(《覺海慈航》(增訂本))

“有的鬼神確實也有一些靈感,可以滿足你的所求,但他們總不如觀世音菩薩的願力大,神通廣。你爲什麽不去求觀世音菩薩,已獲得更迅速更圓滿的效果呢?而且信仰了觀世音菩薩,時刻想念他,還能開發智慧,消除人生各種煩惱和痛苦呢。” (《覺海慈航》(增訂本))

老王:居然還敢說“與現代科學家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簡直是赤裸裸的欺騙和愚民。“一朵雲彩而已”的說法則是誇大其辭。“佛法已徹底明瞭地描述了這個世界的本質面目。”的說法更不知有何根據。至於《佛法科學論》的觀點也是確掩蓋了古代印度經典的錯誤並利用“科學”的名義進行其宣傳活動,其用意無非盡力使佛教披上科學的外衣,並在人們接受之後迅即貶低“科學”而擡高佛法。這林林總總的論調雖然荒謬,但是暗中卻滿足了人內心潛在的好奇心和以自我爲中心的心態,難怪很多人被這些謊言所欺騙。

老王:宇宙世界在佛教可大分爲專指山河大地的“器世間”和有情生命所構成的“有情世間”。以須彌世界而言,有情衆生所存在的處所,有所謂“三界”之說,即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的衆生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其衆生種類又可分爲地獄、餓鬼、畜生、人、阿修羅、天等六類,稱爲“六道”。一般而言,地獄居於須彌世界的底層,然後漸次提升,住著餓鬼、畜生、人、阿修羅等;從須彌山的山腰處開始,住著四大天王,山頂是“忉利天”(三十三天);依序上升有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和他化自在天等欲界二十八天所在之處。此外還有十八地獄等等說法。還有老王佛老張佛C佛D佛以至於N佛,老王菩薩老張菩薩C.......

老張:求您別再說了,說得我頭都暈了。


小結

上述佛教宇宙論,是佛教學者繼承古代印度傳統迷信和神話、並吸取當時的天文、地理、地質和生物等有限知識,按照佛教的因果報應理論加以綜合、熔鑄、炮製的産物。應當承認,在佛教哲學中,宇宙論的學說相對於自然科學有較多聯繫,因而也閃爍出辯證思維的火花。但是同時也要指出,佛教的宇宙論從總體來說是不科學的。它從因果報應和禪定的類別出發,主觀地勾畫宇宙的結構,宣傳大地的形成是所謂“業”的結果,對大地的種種呆板的簡單的宗教性排列,虛構出鬼、菩薩、佛等“生類”,並對其作出機械的規定。這些都是和宇宙的實際情況相背的。

可以說,佛教宇宙觀的機械性和虛構性是佛教宇宙論的根本缺陷。

雖然如此,所謂佛教精英分子卻一再在佛教宇宙論上作了很多人爲的手腳:

第一,“淡化佛教宇宙論”,甚至故意使佛教信徒不明究竟,從而達到掩飾錯誤和避免錯誤擴大的危險。特別在當今科技發達的時代,由於佛教宇宙觀的明顯違背客觀真理,很多佛教網站都不介紹佛教宇宙觀。

第二,“宣揚只有部分人能看見須彌山和四大洲”。歷史上,持這種觀點的所謂佛教精英分子顯然是出於無奈,在佛教信徒和自己內心的追問下被構造出這樣的不負責任的話來。其實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謊言。

第三,宣揚所謂“一念三千”說,“一念三千”是僧人智“豈頁”根據佛教“天臺”宗的“十如”思想,再加以發揮後形成的。智“豈頁”在十如的思想上,形成“三千如”的觀念,他宣稱,一切有生命的分爲聖、凡兩類,智“豈頁”認爲,每一類所看見的宇宙各不相同,念,就是心,智“豈頁”認爲有“心”就有一切,無 “心”就沒有一切,這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世界觀!


很明顯!很明白!佛教連太陽都能說成是圍繞地球旋轉的行星,並且宣揚太陽的運行軌道六個月一變,可見宣佛教揚的完全不是什麽“宇宙實相”!而是地道的謬論和謊言!佛友們,醒悟吧,快不要再自己欺騙自己,再不要跟著佛經轉,你當知道,你所信的是什麽!跟隨一個錯誤的宗教,其結果將是一生的悲哀!古語雲:“亡羊補牢,未爲晚也”。魯訊先生也說過:“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 佛友們,衆出家人,希望你們正視擺在面前的事實,選擇好將來的道路。

發表日期2009/11/1 11:11
_________________
Good-God=0
Good without God is Zero.


阿彌陀佛的身世神話荒誕無稽
008 阿根廷
註冊日期:
2009/6/22 23:06
來自 Taiwan -> USA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77
等級: 7; EXP: 71
HP: 0 / 167
MP: 25 / 7284
在佛教中,祗有釋迦牟尼一人確曾出現於印度社會,有其生平歷史。除他以外,
其他任何佛及菩薩都無在地球上的絲毫歷史可查,不過都是大乘佛教徒的某種
幻想所成而已。大乘佛經作者把阿彌陀佛的來歷編了一些故事,但這
些記載卻內容各異,雜亂無章。在佛經中至少有六處不同的地方,分別記載阿彌陀佛的身
世及其所謂出家成佛的原因。如看這些原典,較能明白真義,但有幾處的佛經
甚長,自首至尾多至數千字,如全部照抄,祇是徒增篇幅,對讀者亦無多大益
處。為節省閱讀時間及篇幅起見,特抄錄南宋沙門宗曉所編「樂邦文類」中所
載已經編輯縮短之佛經。本人曾經與原經仔細對照,覺其內容均同,倘無不合
之處,故照引如下:(原載大藏經諸宗部四)

一、 阿彌陀佛原為「大通智佛」王子說。法華經:「化城喻品曰,過去有佛名大
通智勝。其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子,皆以童子出家而為沙彌。爾時彼佛說是經
已,即入靜室八萬四千劫。是時十六菩薩、知佛入室、各升法座,為四部眾廣
說分別妙法華經,一一皆度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眾生。是十六菩薩所
化眾生,世世所生與菩薩俱。十六沙彌今於十方現在說法,乃至云,西方二佛,
一名阿彌陀,第十六我釋迦牟尼、爾時所化眾生,汝等諸比丘。及我滅度後未
來世中聲聞弟子是也。若如來自知涅槃時到,便集諸菩薩及聲聞眾,為說是經」。
「台宗明法華本跡……彌陀爾時乃為第九王子。」

二、 阿彌陀佛原為「無諍念王」,其長子為觀世音說。悲華經:「往昔過恆河沙
阿僧祗劫有世界,名刪提嵐,劫名善持,有轉輪王名無諍念,主四天下。有一
大臣,名曰寶海,是梵志種時生一子,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常光一尋生時,
有百千諸天,來共供養,因為作字,號曰寶藏。其後出家,剃除須髮成菩提道,
還號寶藏。如來廣為聖王說於正法,王請如來及諸聖三月供養。王有千子。王
及千子,如是供養滿二百五十歲,各各向佛及比丘僧,悔諸不及。爾時如來,
即入三昧放大光明,現十方世界,或有世界五濁弊惡,或有世界清淨微妙等。
王白佛言,諸菩薩等,以何業故取淨世界,以何業故,取不淨世界。佛言菩薩
以願力故,取清淨土,離五濁惡,復有菩薩,以願力故,求五濁惡。王言,我
今真實欲得菩提,不願取不淨佛土。我已先於十歲之中,端坐思惟,莊嚴清淨
佛土。我今發願,願成道時,世界之中,無有地獄畜生餓鬼,眾生皆作金色,
人天無別,無有女人等。一化生壽命無量,世界清淨有臭穢,所有宮殿,種種
莊嚴,如第六天。餘佛世界,若有眾生,聞我名者,修諸善本,欲生我界,願
其命終,必定得生,唯除五逆誹謗聖人破壞聖法等。

輪王發深願已,佛即告曰,大王汝見西方過百千萬億佛土,有尊音王如來世界,
清淨莊嚴,悉如大王所願,如是四佛出現,入滅過一恆河沙阿僧祗劫,入第二
恆河沙阿僧祗劫,是時世界轉名安樂,汝於是時,當得作佛,號無量壽如來等
(龔按:無量壽如來即阿彌陀佛)。爾時寶藏如來尋為第一不【日旬】太子授記
曰,汝觀天人三惡一切眾生(即六道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苦惱故,欲
令眾生住安樂故,今當字汝為觀世音,無盡壽佛般涅槃已,彼土轉右一切珍寶
所成就世界,種種莊嚴安樂世界所不及也,汝成菩提道,號偏出一切光明功德
山王如來」。

三、 阿彌陀佛原為一國王,出家成「法藏」比丘說。無量壽經:「過去久遠錠光
佛出世,如是次第至十三佛,名世自在王。彼佛世中有一國王,聞佛說法,心
懷悅豫,棄國棄王而作沙門,號曰法藏,高才勇哲,與世超異。佛說法言,譬
如大海,人以昇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得其妙寶,有人至心精進,求道不止,
何願不得,佛因廣說二百一十億佛剎天人之善惡國土之鹿妙。

法藏聞說,皆悉睹見,發起勝願,其心寂靜,志無所著,重白佛言,唯垂聽察。
如我所願,當具說之。設有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法藏說四
十八願已,大地震動,天雨妙華,法藏誠諦不虛,超出世間,一向專志,莊嚴
妙土,教化安立無教眾生,住於無上正真之道,今已成佛,現在西方安樂世界,
其國七寶奇麗,超十方界。無有須彌日月大海溪渠井谷等,亦無四惡趣,亦無
春夏秋冬,不寒不熱,常和調適,其諸冠生功德善力行業之地,故能爾耳」。

四、 阿彌陀佛原名「不可思議勝功德」,又名「持火」說。一向出生菩薩經:「佛
言,我念過去廣大無量無邊阿僧祗劫,有佛號寶功德威宿王,彼佛將入涅槃,
為眾廣說法本陀羅尼,時有輪王,名曰持火,王有太子,名曰不思議勝功德,
生年十六,從彼如來聞是佛本,即於七萬歲中,精勤修習,未曾睡眠,亦不偃
側,端坐一處。不貪財寶及以王位,不樂自身,得值九十億百千那由他佛,諸
佛說法,盡能聞持修習,厭家剃髮而作沙門,作已復於九萬歲中,修習此陀羅
尼,復為眾生,分別顯示。一生之中,力精教化,令八十億百千那由他眾生得
發道心,積功累德,住不退地。爾時不思議功德比丘,豈異人乎,即阿彌陀如
來是也」。

五、 阿彌陀佛原為「月上轉輪聖王」之子說。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佛在
瞻波大城,法會說西方安樂世界阿彌陀佛。看人能持名號,臨欲終時,彼佛大
眾,住此人所,令其得見,見已歡悅,所生之處,永離胞胎穢欲之形。寶蓮華
中,自然化生,其國號清泰聖王,其城縱廣十千由旬,於中充滿剎利之種。
阿彌陀佛父,名月上轉輪聖王,其母名殊勝妙顏,子名月明,奉事弟子,名無
垢稱,智慧弟子,名曰攬光,神足精進,名曰大化。魔主名曰無勝,有提婆達
多名曰寂靜。若人誦此鼓音聲王大陀羅尼,十日十夜,六時專念敬禮彼佛,堅
固正念,悉除散亂,念念不絕。十日之中必見彼佛,並見十方如來及所住處,
唯除重障鈍根之人所不能睹」。

六、 阿彌陀佛原為第三比丘,在「空王佛」所學道成佛說。觀佛三昧海經第九:
「我念昔曾空王佛所出家學道,時四比丘共為同學,習學三世諸佛正法。……
得三昧已諸佛現前授我記別,東方有國,國名妙喜,彼土有佛,號曰阿賒,即
第一比丘是。南方有國,國名曰歡喜,佛號寶相,即第二比丘是。西方有國,
國名極樂,佛號無量壽,第三比丘是。北方有國,國名蓮華莊嚴,佛號微妙聲,
第四比丘是(大藏經集部二、六八八頁)。


綜觀以上諸佛經,我們對阿彌陀佛身世能作以下結論:

一、 阿彌陀佛有三父:(1)大通智佛(法華經);(2)持火(一向出生菩薩);(3)月
上轉輪聖王(鼓音王經)。一人有三父,豈不希奇?阿彌陀佛究屬誰子?

二、 阿彌陀佛自己的名字有三個:(1)名無諍念;(2)名不思議勝功德;(3)原名不
詳,但為第三比丘;(4)原名不詳,但出家後名法藏。阿彌陀佛究竟稱何名字?

三、 阿彌陀佛出家時的地位有三說:(1)為王子時出了家(法華經,一向出生菩
薩經);(2)為轉輪王時出了家(悲華經);(3)棄了王位後纔出家(無量壽經)。
阿彌陀佛究竟是未登王位時?正做王時?或退了王位後纔出家?

四、 阿彌陀佛學道時的佛共有五位:(1)大通智佛(法華經);(2)世自在王佛(無
量壽經);(3)寶功德威宿劫王佛(一向出生菩薩經);(4)空王佛(觀佛三昧海經);
(5)寶藏如來佛(悲華經)。各經作者都祇舉了一佛,阿彌陀佛向他學道,但現
在竟多至五佛,阿彌陀佛到底向誰學道而纔成佛的?

阿彌陀佛的所謂「做王,出家,成佛」等的故事,原是一套
神話。由大乘佛經作者幻想編造出來的「空中樓閣」罷了,那有甚麼阿彌陀佛
的存在呢?根據佛教教義,任何人必須經過修行悟道的階段,然後纔能所謂成
佛(因果)。據說,沒有人生來便就是佛的,因此,對於阿彌陀佛也必須為他編
出一個出家修道,然後纔成佛的故事不可。結果,弄巧成拙,故事矛盾百出,
雜亂無章,竟把他描寫成有三個親生的父親,這筆爛帳不知從何算起?但可憐
的是中國一般佛教徙,他們祇知道阿彌陀佛「曾為法藏比丘」的這個故事,其
他的都不知道。因為佛教祇規定了專講此故事的「無量壽經」為淨土宗所尊奉
的經典,其他不提,信徒因此都被蒙在鼓裡直到今日。

以上引用的六部佛經,都稱是釋迦牟尼佛說,但為何有這樣大的差別呢?只有
兩個可能:一、說經的釋迦本人頭腦欠清,思想紊亂,東扯西拉,胡說一陣。
但這點,似難成立,因尚未發現釋迦的頭腦有疾病之處。二、大乘佛經原由許
多無名作者,在不同地點及不同時代,憑自己思想及傳說,參考佛教教義,偽
稱佛說,寫下了經典的。以上所引六經作者亦都在相同情形下,以神話資料、
傳說、幻想等為基礎寫下了他們各自的作品。並加上「佛說」的帽子。因此,
互相說法不同,各論各的,彼此衝突矛盾,這就是「大乘非佛說」的原因及滑
稽的結果。這些經典如僅讀一本尚能勉強看得過去,(是一個神話故事),但如
把它們放在一起仔細閱讀比較研究,阿彌陀佛的身世便成為荒誕無稽,莫名其
妙的了。










[文章來源]: http://blog.yam.com/godgospel/article/16614078

發表日期2009/11/1 11:10
_________________
Good-God=0
Good without God is Zero.


阿彌陀佛一名的中譯錯誤
008 阿根廷
註冊日期:
2009/6/22 23:06
來自 Taiwan -> USA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77
等級: 7; EXP: 71
HP: 0 / 167
MP: 25 / 7284
中文的「阿彌陀佛」,在梵文有兩個不同的名字:第一個是 Amitabha,第二個
是 Amitayus;亦即阿彌陀佛有兩種相異的稱呼。第一個 Amitabha,意為「無
限的光明」(boundless light);第二個 Amitayus,意為「無限的生命」︵boundless
life(age))。

兩個梵文名字的第一個字,都是 Amita,然後各再加上 bha 或 yus 而成一個
完整的梵文佛名。現在要請大家注意的是,梵文 Amita 祇是一個形容詞,意為
無限的或無量的。在它後面再加上 bha(光明)而成「無限的光明」:如加上 yus
(生命)而成「無限的生命」。

現在極清楚看出,中文的「阿彌陀」,祇音譯了梵文的「Amita」,而這個梵字祇
是一個形容詞而已,意為無限的或無量的。如形容詞後面不接名詞,則斷不能
作為一佛的佛名的。如祇譯 Amita,也絕對不能代表此佛的梵文全部原義的。

中文「阿彌陀經」是由鳩摩羅什所譯,「舍利弗。於汝意云何,被佛何故號阿彌
陀,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阿彌陀……」。被中國佛教界譽
為大譯經家的西域國人鳩摩羅什(Kumarajiva),於第五世紀在長安譯出了講阿
彌陀佛的「阿彌陀經」,但他卻把梵文佛名完全譯錯了。他祇譯了一個形容詞
Amita,而胡亂地自作聰明,而稱其為「阿彌陀佛」。

直到今日,中國佛教的僧尼及信徒仍不知道「阿彌陀佛」是一大錯譯,而仍盲
目迷信於阿彌陀佛信仰崇拜,真是可憐極了!鳩摩羅什也把梵文Avalo-kitesvara
錯譯為「觀世音」,害了中國佛教!
(詳見拙著「觀世音菩薩真相�vhttp://home.kimo.com.tw/coverbkimo/avalokita/avalokita0.html


茲將阿彌陀佛約兩個不同梵名列下以供參考:

(Amitabha);(Amitayus)

兩個印度佛教梵字取自【木神】亮三郎博士著的「梵語學」。本人在日本佛教大
學做學生研究佛教時,也學了梵文,是必修課。在此順便一提,羅什譯的所謂
「極樂」,也是譯錯了。梵文 Sukhavati,意僅「快樂」或「幸福」,但並無「極」
的意義在內。中文的「西方極樂世界」,當然也是一種錯譯了。

南無阿彌陀佛中的「南無」,梵名 Namas,巴利文名 Namo,同為「皈依」或
「皈命」的意義。中文「南無阿彌陀佛(Namo-Amita Buddha)是說不通的,
因為不能皈依「無量的佛」的。因為 Amita 祇是「無量的」或「無限的」的意
義而已。中國佛教僧尼及信徒,天天狂熱於口誦「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迷信
有助於「往生」淨土,但卻都成了在錯誤的佛名上「瞎念」罷了。










[文章來源]:
http://blog.yam.com/godgospel/article/16614115
http://groups.msn.com/jlovem/page25.m ... &LastModified=0&ID_Topic=

發表日期2009/11/1 11:09
_________________
Good-God=0
Good without God is Zero.


阿彌陀佛諸經是誰說的?
008 阿根廷
註冊日期:
2009/6/22 23:06
來自 Taiwan -> USA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77
等級: 7; EXP: 71
HP: 0 / 167
MP: 25 / 7284
[文章作者]: 陳義憲
[文章來源]: http://www.gotobr.org/LCCBRSUB/KnowingFuXue/j8antifuto.htm


在一佛教法師的作品中,
我們所看到有關阿彌陀佛的發願,大略上都只說六本,
但在事實上,是應該加上《悲華經》,而合成七本的。
為何這本《悲華經》會被佛教的法師排斥?
在佛教的雜誌中,未見有人討論過。
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這些經明寫著是阿彌陀佛發願的,總共有七本。
以《大正新修大藏經》為例,

在第十一冊中有一個發願:

編號310號的《大寶積經》,有四十八願
(大正十一P.93-94.在本文的詩論中編號為A)

在第十二冊中有五個發願:

編號360號的《佛說無量壽經》,有四十八願
(大正十二P.267-269.在本文的討論中編號為B)

編號364號的《佛說大阿彌陀經》,有四十八願
(大正十二P.328-330.在本文討論的編號為F)

編號363號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有三十六願
(大正十二P,319-320.在本文的討論編號為C)

編號361號的《佛說無量清靜平等覺經》,有廿四願
(大正十二P.281.在本文討論的編號為D)

編號362號的《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有廿四願
(大正十二P.301-302.在本文討論的編號為E)

在第三冊中有一個發願:

編號157號的《悲華經》,有四十五願
(大正三P.183-184.在本文的討論編號為G)

在現代的佛教中,普遍的流傳著以下的觀念,
他們認為A,B,C,D,E,原是由《無量壽經》譯成的。
根據古代經典目錄如《出三藏記集》以及《高僧傳》的載,
《無量壽經》的譯本先後共有十二個譯本,
但其中有七本已失傳,現在只有五種。
聖嚴法師在其《48個願望》一書中,也支持這種說法。(註一)
現在筆者從其書中抄錄於下,以便討論:

一《無量壽經》二卷/東漢安世高譯(失)
二《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四卷/東漢支婁迦讖譯(存)D
三《阿彌陀經》二卷/東吳支謙譯(存)E
四《佛說無量壽經》 /曹魏康僧鎧譯(存)B
五《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曹魏帛延譯(失)
六《無量壽經》二卷/西晉竺法護譯(失)
七《無量壽至真等正覺經》一卷/西晉竺法力譯(失)
八《新無量壽經》二卷 /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失)
九《新無量壽經》二卷/劉宋寶雲譯(失)
十《新無量壽經》二卷/劉宋法秀譯(失)
十一《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二卷/唐菩提流志譯(存)A
十二《佛說大乘無量莊嚴經》三卷/北宋法顯譯(存)C

在前述的七經中,F並非被認知為佛所說經。
在佛教中,大略都認為B,C,D和E,原本為一經,因為譯者不同故有四名。
而且所發的願數也變成不一樣。
因此,在宋朝時由國學進士龍舒王日休,加以熟讀而精考,
把四經彙編為一經F,把其願也彙編成四十八願。
後來也被收進《大藏經》中成為另一經。
但如果我們參看王日休先生所彙編的作品,就會有不倫不類的感覺。
因為大正十二冊的四本有阿彌陀發願的經典,
在事實上,這四經雖可以看作是阿彌陀在本生故事的發展過程中的發願,
但卻不能說是一次的發願,也不能看成同一人的發願。
在本文,我們先來討論是誰發願的問題。

誰發願? 在那一佛
面前發願?
以何佛開頭
或下推多少佛?
參考多少
佛世界?
&過了多久? 發了多少願? 編號
法藏 世自在王 錠光如來下數五十四佛 210億 經五劫思維 48願 B
作法 世自在王 燃燈佛上推三十八佛 84百千俱
胝那由他
經五劫思維 36願 C
法寶藏 世饒王 定光如來下數三十八佛 210億 不詳 24願 D
曇摩伽 樓夷* 羅 提**竭羅下數三十四佛 210億 不詳 24願 E
法處 世間自在王 燃燈佛上推四十二佛 21俱胝 五劫思維 48願 A


上表的*是一和旦的組字.其**和和心的組字

由上表我們可以看到,
從A,B,C,D和E五本佛經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分為三組,
第一組是C和A,是由燃燈佛上推至世自在王如來(或世間自在王如來)。
但其參考的佛世界,上推的佛數卻有所不同。
第二組是B和D,是由錠光如來(或定光如來)下數至不數至世自在王(或世饒王)。
第三組E,是由提**竭羅下數至樓夷* 羅。
很明顯的我們可以看到以下的表:

燃燈上推(38或42佛)一一>世自在王佛一一>上推(54或38佛)至定光如來

很明顯的,我們若單單考慮B和D,它們雖有很多的相似,但也有很多的不同。
雖然它所參考的佛世界相同,但它不只相差十六個佛,而且B所發的願數是D的兩倍。
但B卻有三十三願與D不同(即10,12,16-18,20,22-48)而D雖少,
卻有九個願(10,13,16,17,19,20,,22,23,24)與A不同.。
比較B和D,除了聽道的人名相似(一為法藏,一為法寶藏),
和下推起點的佛名相似(一為錠光佛,一為定光佛),
為它啟發的佛名也相似外(一為世自在王,一為世饒王),
唯一相同的是,所參考的佛國數都是210億。
但若比起下推佛的數目,和所發的願是那麼不同;
另外,B是世自在王佛為廣說,又顯現佛國的精妙給他看,他
看完了之後,又努力了五劫,少結得四十八願(註二);
而D則是佛雖也為他選了二百一十億的佛國,
也略其其國土的好醜,然後自己開了天眼觀看,思索而得。
因此,筆者判斷它是由兩個不同的著者所寫成的,
不是因為翻譯上的不同所以纔會有所差異。

如果我們比對B和D兩個譯本,
B有十三又三分之二頁,
而D有二十又三分之二,
顯然D譯本比B譯本長了七頁,亦即長了三分之一的篇幅。

再從聽經的人來看:
B只寫:「大比丘有一萬二千人俱」(註三),
而列名的大比丘則有三十一人,列名的菩薩則有十八位,
其他皆未提及還有誰參加;
但D譯本則寫明:
「參與的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術,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
清信女五百人,色天子七十萬,遍淨天子六十那術,梵天一億。」(註四)
而D譯本列名的尊者(本文譯為賢人),有三十一人,列名的比丘尼則有十一人,
列名的清信士有十六人,清信女有七人。
B譯本的說法地點是在王舍城的耆闍崛山中,
而D譯本的講經地點,則是在王舍城的靈鷲山中。

比對這些相異點,這不是翻譯的差異所能造成的。
應是兩個不同的版本。如果再看<第九篇>其發願的比較,
就會發現,兩願相同的只有十五個願,即
1,3,5,6,8,9,10,11,14,16,17,21,88,118,120。

只有D譯本的單獨有的願,有九個而已,即:
56,57,59,60,85,92,98,99,122。

而B獨有的願卻有三十二個(因有些願為配合其他的願而拆開成二願),即
12,15,18,19,22, 23,25,26,27,28,29,30,31,32,33,34,87,91,
95,96,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21。

B譯本的「法藏菩薩」和D譯本的「法寶藏菩薩」,
雖然都是參考了二百十億個諸佛世界,來構思他的未來世界,
但C譯本的主人翁卻是作法苾芻(現代的名詞是比丘),是小乘的和尚,不是大乘的菩薩。
(他發了最大的願,他若成佛,他是小乘嗎?)

他卻參考了八十四百千俱胝那由他的諸佛世界,
來購思他的未來世界俱胝是一億,那由他是兆,相乘結果,是八百四十萬憶兆,
是法藏菩薩和法寶藏菩薩的四萬億兆倍。

而C譯本聽經的尊者,卻有三萬二千人,
比起B譯本的一二千人,和D譯本的一千二百五十人多了很多。

如果我們看C譯本,
很顯然的,它和B譯本及C譯本有很大的分別,
因為它和B譯本及D譯本不同,B譯本和D譯本都是由定光如來往下數,
而C譯本則是由燃燈佛往上推。而C譯本雖有卅六願,
但和B譯本的願相同的,卻只有五個願,即
6,8,10,18,21;

它和D相同的願更少,只有四個願,即
6,8,10,21。

佛教的法師會把這三經看作是同一經的三種不同譯本,
是因為沒有仔細研究所致。

像同樣是有二十四願的D譯本和E譯本,它們也有很大的不同,
像D譯本講經的地方是在王舍國的靈鷲山中,
參與的大弟子只有一千二百五十人,
顯出是在釋迦牟尼佛說法的第一年說的;
而E譯本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講的,
聽法的比丘僧則有一萬二千人,
顯出非是第一年所說經。
D譯本和E譯本雖然同是廿四願,
但相同的願也不多,只有以下十三願而已,即:
1,6,16,17,21,56,60,85,95,98,99,120,122.
因此也顯出非同一經。
(請看下一篇,請自行對照)

佛教法師要把這五本經當做一本經的五種譯本,
那是因為沒有深入研究的結果。若以發願的相同,
A譯本倒和B譯本反而很相同,因為同樣是四十八願,
其中除了A27和B27,A32和B32略有不同外,
其他的四十六個願,不只是順序一樣,內容也一樣。

但如果我們看A譯本就會現,A譯本有686頁,總共講了四十九會,
有關阿彌陀佛發願的部份,是記載在第五會的卷十七和卷十八中,總共十頁又一欄,
而B譯本卻只有十四頁又二欄,
而A譯本的一大劫只有二十小劫(正十一.P.109.),
而B譯本的一大劫,都是八十小劫。

這種兩個譯本的四十八個願,會如此的相同,
給人的感受是,A譯本和其他的譯本的關係較疏,
和B譯本的關係較較近。

但兩者卻也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A譯本的主人翁是是「法處」,是比丘,
而B譯本的主人翁「法藏」,雖也是比丘,
但兩人在發前所參考的佛國卻很大的不同,法處是看了「二十一億」的佛國,
而法藏則是看了「二百十億」的佛國。

而A譯本的法處比丘是看了「一億年」,再想「五大劫」纔發願;
而B譯本的法藏比丘,雖也在看完了諸佛國,也想了「五大劫」,但卻沒有記他看了多久。
而A譯本是以「然燈佛」為起點,往上推了四十二佛到「世自在王如來」;
而B本卻是由「錠光如來」往下數了五十四佛纔到「世自在王如來」的。

這種不同一定不是由於翻譯的不同所致,
以筆者的研究,它應是有一「原始版本」,
但很簡單,它流傳在民間,其願應是不多,但後來有一些人各加了一些願,
後來有人加上「然燈佛上推的資料」,
有人加上「錠光如來下數的資料」;
另外發願後的解釋文也一樣,
最初也可能只是初型的簡單說明,
漸漸的發展,有人加上這,有人加上那,就形成了不同的後文,
這樣一組合,就使阿彌陀成佛的故事變成很複雜。
再加上不同的說明所以纔形成了24願,36願,45願和48願的不同,
所以纔形成這四種願彼此有很多的不同,
而24願的兩個譯本,雖然所許的願數相同,但內容卻很大的不同。
其中的四十八願,
被兩譯本採用了,但因為加入的上推和下數的的歷史不同,
以及後文的不同說明,就相成了兩個不同的譯本。
而A譯本後來又被人收入了《大寶積經》中,
就形成了釋迦牟尼所講四十九會中的一會之一部份。
相信筆者這樣的推論,應是很接近原始的發展事實。
而D譯本和E譯本也是一樣。

有關阿彌陀佛成佛的故事,
還好只留下了六本,
如果真如上表所列的,有十二譯本,
再加上G版本,要研究起來就很複雜,而類歸出來的願,
也會比筆者所類歸出來的「一百廿六願」還多。
縱觀阿彌陀佛的成佛故事,
從其故事的發展來看,
若說它是由釋迦牟尼所說的,
實在很難讓人相信。
而且其中的很多觀念,
又和釋迦牟尼的思想相左,
給人有自打嘴巴的感覺,
也很難讓人相信它們都是釋迦牟尼所說的。

由於它的不同,也很難讓人相信,它是由於譯者的不同,
纔會形成這樣的大不相同。

佛教的法師,
由於沒有好好的仔細研究,歷代相傳,以訛傳訛,
到現今佛教已快走投無路了,還不仔細研究,還在馬馬虎虎的得過且過,
就像瞎子領瞎子一樣,真讓人難過。

希望這一系列的文章能淚起佛教的法師們,認真的研究,
筆者相信,以你們的多年的佛學常識,做起來,一定會更深入,
筆者也只是一個業餘的研究者,
我就像把蛋打破了一個小洞,我發現它是一個已壞了的蛋,是不能吃了!
我現在把它交給你們研究,就請你們看看,
如果它真的壞了,則筆者敢斷言,佛教已無路可走。
那些原本以為有八萬四千條路的佛教,
經你們這兩千多年的嘗試,發現願來都是「無尾巷」,都是「死巷」。

如果連最後的一條也是「死巷」時,期望你們能夠毅然的出離。
因為再做下去,不只是自己會死在茫茫的佛海中,
也會使一群緊跟在你們身後的眾生,也會死在茫茫的佛海中。

註一:聖嚴法師.《48個願望》.法鼓文化.台北巿.1999.
註二:大正P.267.
註三:大正十二P.265.
註四:大正十二P.279.

發表日期2009/11/1 10:54
_________________
Good-God=0
Good without God is Zero.


為什麼法師不願提《悲華經》?
008 阿根廷
註冊日期:
2009/6/22 23:06
來自 Taiwan -> USA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77
等級: 7; EXP: 71
HP: 0 / 167
MP: 25 / 7284
[文章作者]: 陳義憲
[文章來源]: http://www.gotobr.org/LCCBRSUB/KnowingFuXue/j10antifuto.htm

如果有人問你:阿彌陀佛總共發了多少願?

相信一般的佛教徒都會說出三個答案:
即廿四願,或 卅六願 或 四十八願。

是不是只有這些?
當然不是,
在梵文中還有兩種願,
如果筆者沒有記錯了,
應是還有 卅七願 及 卅九願。

除了這些,
在中文的佛經中,
還有一個,
它有四十五願,
它是記在《悲華經》中。(註一)

相信很多佛教徒一定會很納悶,
既是這樣,
為什麼法師都不曾說過這經呢?

可能有兩種願因:
第一,
他們真的不知道,
因為在法師中很少能深入佛經中研究的。

筆者並非在中傷他們,
而是在講明一件事實。

因為一般的法師,
自己沒有私人的《大藏經》,
而公家的《大藏經》又幾乎都是全新的,
表明很少法師在努力研讀。

如果不信,
你可以去看佛寺中的《大藏經》,就會發現筆者所說的是事實。

第二,
根據筆者的研究,
那是因為《悲華經》隱藏著很大的密秘。

這秘密若不只是會動搖淨土宗的信仰,
也會和其他的淨土五經打對台。

因此,
佛教的法師中知道的人,
就把它丟在牆角落中,
反正沒有人會說出,
沒有人會發現。

或許有人看了本文之後想知道,
到底《悲華經》隱藏著什麼大秘密?
這個大秘密是它告訴人阿彌陀佛會活多久?
相信比較熱心的佛教徒都知道,
阿彌陀佛在以下的佛經中曾發過這些大願:

A13,若我成佛,壽量有限乃至俱胝那由他百千及算數劫者,不取菩提。

B13,設我得佛,壽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D14,我作佛時,令八方上下無數佛國諸天人民蠕動之類,令得緣一覺果證弟子坐禪一心,欲共計知我年壽幾千萬億劫,令無能知壽涯底者。不爾者我不作佛。

E19,使某作佛時,令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皆令得人道,悉作辟支佛阿羅漢,皆坐禪一心,共欲計數,知我年壽,幾千億萬劫數,皆令無有能極知壽者,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G33,世尊,我成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我壽命無量無邊百千億那由他劫無能知者,除一切智。

綜合以上五願,可以把它綜合成如下的願:

「佛壽無限量願:設我成佛,令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人民,蜎飛蠕動之類,皆令得人道,悉作辟支佛阿羅漢,皆坐禪一心,共欲計數,知我年壽,百千億那由他劫數,皆令無有能極知壽者,除一切智。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註二)

從這個經中,
我們看見阿彌陀佛自詡他是無量的佛,
如果有人知道他的年壽,
他就不願作佛。
這本經就很明白的阿彌陀佛的年壽講出來。

如果你手上有《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三冊,
請看《悲華經》P.184頁的第三欄和P.185頁的第一欄,
相信以大部份讀者的能力,
都可以把阿彌陀佛從他的佛座上拉下來。
請試試看!
也請你的法師試試看!

它的第二個秘是,
很多人都以為阿彌陀佛很偉大,
以為阿彌陀佛因為發了很多的願,
想要成佛後去建造他的極樂世界。

卻沒想到他的心願別人老早都做了,
所以「寶藏如來」就告訴他:
你看見在西方,
離此有百千萬億佛土,
有一位佛名叫「尊音王如來」,
他有一個世界名叫做「尊善無垢」,
這佛的世界所有功清淨莊嚴,
都和大王所願的無量種種莊嚴佛之世界一樣,
沒有差別。

於是寶藏如來就勸他,
耐心的等,
過了無量無邊的佛後,
再經過很多佛,
那世界就會轉名為「安樂」,
你就可以接續他成佛。(註三)

它講到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和大勢至原都是父子關係,
阿彌陀佛是父親,
觀世菩薩是其長子,
大勢至菩薩是其次子。

而且也講到等阿彌陀佛死了,
觀世音會接收他的國度,
等觀世音死了,
大勢至又會接收觀世音的國度。(註四)

沒想到一到了西藏,
這個做兒子的觀世音轉世成的達賴,
差一點就把這個做父親的阿彌陀佛轉世的班禪逼死。

它的第三個密秘是:
在淨土五經中,
我們都可以看到,
在那些故事中,
都講到菩薩看了那麼多的佛國淨土後,
都曾經了很長的時間去構思未來的世界,
像法藏菩薩,
作法菩薩和法處菩薩,
都是經「五劫的思維」,
但在《悲華經》卻說:
他只想了七年。(註五)
太不偉大了!

它的第四個秘密是:
在某佛經中都說釋迦牟尼和觀世音都早已成了佛,
他們都是為救人所以又回鍋去成當菩薩,
像釋迦牟尼甚至到六道去救眾生,
所以纔有那些本生故事。

但這本《悲華經》則完全否定這事,
認為像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和文師利菩薩,
他們在「第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時,
都曾是阿彌陀佛的兒子,
他們以後的成佛,
都是受釋牟尼的本生「寶海梵志」的鼓勵,
纔發願授記的。
都要到現今的「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成佛的。(註六)

第五個秘密是,
對一些有心想要靠自力成佛的一個大的打擊,
在過去佛教給人的感受是,
只要修行了「三大阿僧祇劫」就可以成佛了,
但這本《悲華經》卻把它的時間延長到,
幾乎要「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纔能成佛。(註六)

也因著這樣,很多明白的,
都把釋迦牟尼丟到腦後,
有的把他看成「乾屎橛」,
紛紛轉向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第六個秘密是:
因為在悲華經的阿彌陀佛,
在成佛前他曾發願,
在他的第卅四願中曾發願:
「令我世界無有聲聞,辟支佛,所有大眾諸菩薩。」(註七)
這個願和一般的淨土五經剛相反,
因為淨土五經中都是有阿羅漢或聲聞乘的,
如果這經一出來,
就會和其他的淨土五經相衝突,
所以他們就把悲華經打入冷宮了。

就因為《悲華經》有這麼多讓人讀了會難過的事,
難怪會被法師們打入冷宮裡,
不能出頭了!

註一:大正三P.182-183)
註二:大正三P.183.
註三:大正三P.184.
註四:大正三P.182-183.   
註五:大正三P.184-185
註六:同註六.
註七:大正三P.184.



釋迦牟尼成佛了嗎?

相信你們比我更清楚,
只要你們仔細的研究看看,
就會發現釋迦牟尼並未成佛,
因為一個成佛的人,
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
是天人師,
是正遍知,
是世間解,
是不會錯想講錯的人。

但如果你們仔細的去研讀《阿含經》,
就會發現:釋迦牟尼講錯了太多的宇宙論。

這不是佛所應有的表現!
相信你們也都發現了,
所以禪宗首先丟棄他的佛法,
強調自悟,
但自悟了一千多年,

發現除了打坐外,
並不能得什麼!
所以今日的禪宗,
十之八九都變成雙腳踩雙船的人。

而淨土宗也可能發現了淨土經的雜亂,
所以就喊出了:
「唸一聲佛,勝讀三藏十二部」口號。

鼓勵人不必讀經,
只要唸阿彌陀佛就可以了。

但這一唸,
不單單把釋迦牟尼所講的四阿含「當了」!

也把所有的佛經都「當了」!

不但佛教徒省事,
法師也更省事,
更自由,
想講什麼就講什麼,
都沒有人可以枇指正了。
但這不是福氣。

誰說「唸一聲佛,勝讀三經十二部」?
真的這樣嗎?
阿彌陀佛在那一個願是這麼說的?

在「三品九生」中,
又有那一品那一生是可以這樣往生的?

都沒有,
都有附帶很多人做不到的觀念。

如果我們仔細的研讀就會發現,
人要怎樣往生?

釋迦牟尼(法師偽造的)代阿彌陀佛講了很多經,
對於往生的條件,
是東一段,
西一段,
早但都是講這一段,
又補充一段;
講這一段,
又限制這一段,
合在一起。
就有幾十個條件。

這些條件,
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做不到。

更嚴重的問題,
他自己也沒有成佛,他
根本就無法建立他的極樂世界。

不信嗎?
你自己可以試試看就知道。

發表日期2009/11/1 10:53
_________________
Good-God=0
Good without God is Zero.


回覆: 上帝能造出一顆自己舉不起來的大石頭嗎?
008 阿根廷
註冊日期:
2009/6/22 23:06
來自 Taiwan -> USA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77
等級: 7; EXP: 71
HP: 0 / 167
MP: 25 / 7284
<<最近看到一個有趣的說法>>

[A]:上帝能不能造一顆祂自己無法舉起的石頭?

[B]:能。

{A}:那麼,上帝就無法舉起那塊石頭,所以衪就不是全能的。

[B]:誰說的?!根據基督教教義,聖父、聖子、聖靈是三為一體的真神。上帝可以差派成了肉身的聖子(耶穌)來,並且不能舉起這個石頭。

[C]:聖靈無骨無肉,也是不能舉起這個石頭。

[A]:

發表日期2009/9/6 13:23
_________________
Good-God=0
Good without God is Zero.


回覆: 上帝能造出一顆自己舉不起來的大石頭嗎?
008 阿根廷
註冊日期:
2009/6/22 23:06
來自 Taiwan -> USA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77
等級: 7; EXP: 71
HP: 0 / 167
MP: 25 / 7284
引用:

「你們聽著,上帝在地球上創造一塊石頭。中間是空的。上帝站在中間空位上,用兩手向上扺住石頭,用力上舉。
雖然所用舉力已超過那石頭的重量,按理應該舉起,但卻舉不起來,即使用上五六倍力甚至更大,就是舉不起來。

於是, 這遊戲玩完,簡明俐落完成:「上帝創造了一塊自己舉不起來的石頭。」

~延伸思考~,

即使那石頭不是中空的, 神把自己放在石頭裡面, 神就舉不起來那石頭. (神是超越空間的, 祂同時也可以在任何物質裡面).

換句話說, 沙子, 也可以舉不起來, 落葉, 也可以舉不起來.....etc. "這些都是合法的舉不起來".

另外,
我也覺得 share 弟兄說的很有道理,
share 是往 “屬靈” 的方向思考,
庵也贊同這樣的說法.

發表日期2009/9/6 13:05
_________________
Good-God=0
Good without God is Zero.


回覆: 上帝能造出一顆自己舉不起來的大石頭嗎?
008 阿根廷
註冊日期:
2009/6/22 23:06
來自 Taiwan -> USA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77
等級: 7; EXP: 71
HP: 0 / 167
MP: 25 / 7284
大家好~

~ 跟各位分享這文章.~

---------------------------------------------

話說在古老的東勝神洲,華夏國內,
國王接見樓蘭國的進貢使臣;
收納了不少奇珍貢品,
但在意氣風發後,
竟給一個問題,
弄至滿朝文武、學究智囊,傷透腦筋!
原來樓蘭使臣提出一個詰問:
「貴國相信創造宇宙的神是全能的,祂能創造一塊祂所不能舉起的石頭嗎?」

這句話看似簡單,但卻隱藏詭詐,因為:

一.不能創造出來,上帝豈是全能?

二.創造得出,但又舉不起,當然也不是全能了!所以,創造得出或創造不出,都否定上帝的全能。

人可以非議這個問題;
既然承認上帝的全能,又哪有舉不起的石頭,問題的本身就有矛盾。
用一個自身有矛盾的設題妄想去否定一個自己所無知的事實,充其量,只是個詭辯而已。
但若不正面接受挑戰,亦有示弱嫌疑,樓蘭是有備而來,豈僅考考中原人物的智慧那麼簡單,因為使臣提出,若一個月內不能給與滿意答覆,則華夏與樓蘭的主從關係從此顛倒。
所以,雖非在戰場上武鬥,卻是實實在在的文攻。絲亳輸不得的!

可惜,滿朝俊彥就是破解不了!

最後,宰相說:時日無多,不如張貼皇榜,徵求解答。
說不定,重賞之下有勇夫,來個高人異士,便得解破!

皇榜貼出,雖有三兩應徵,但都未被番使接納,於是重加獎賞:
未婚男子將招為駙馬;已婚者賜誥公候。
女子則賜賞黃金萬兩,無他,江山要緊!

最後一日到了!

皇帝、朝臣都愁眉苦臉,坐立不安,只有那樓蘭使臣,滿面得色,頗有贏定之態!

突然,一個十四,五歲的愣小子揭榜進來:
「我叫梁二呆,我來解答你們的問題。」

「你,你真曉得解答?」宰相滿臉孤疑的問。

「不錯。」愣小子說。

「你真清楚明白那題目嗎?」宰相還是不敢相信。

「很明白,但在我說出答案前,先要確定一些條件,以免事後撒賴。」

愣小子轉身對番使說:
「這個題目是有關重量,也即是地心吸力的問題,對嗎?」

「對!」
使臣答:「舉起,當然是重力和地心吸力的問題,你的答案一定要 依據這些自然律,不能破壞它,清楚嗎?這是我們今日的遊戲規則,知道嗎?」

「你說是不能破壞這些自然律,即使是上帝都不能!」愣小子說。

「當然哩!上帝是創造自然律的,祂怎能打破它呢?」
番使邊說邊想:
「你這個傻小子,我就是想說這句話,把你們的上帝套在自然律裡面動彈不得,現在你自己先說出來,不要怪我了!」

「照你的!」
愣小子爽快地說:
「現在,我要重覆的說一次你的問題。
你說:『創造一塊石頭?』」

「對!」

「你說,要上帝自己舉不起來?」

「對!」
番使說:「一定要遵守剛才所說的遊戲規則!更不要忘記你們的上帝是全能的!」

番使似乎胸有成竹地加重語氣!

「依你的!不過你也要接受我的遊戲規則!」

「你的遊戲規則?」番使警惕地說。

「很簡單,我要你跟我勾手指!
勾了手指,大家就不能反悔,不要以為這是小孩子的玩意,它是非常莊重的,不似你們番邦,即使簽了紙也會反口!」

於是,小愣子跟番使勾了手指!

「其實,我起碼有三個解答,但一個已經夠了!」

「你們聽著,上帝在地球上創造一塊石頭。中間是空的。上帝站在中間空位上,用兩手向上扺住石頭,用力上舉。
雖然所用舉力已超過那石頭的重量,按理應該舉起,但卻舉不起來,即使用上五六倍力甚至更大,就是舉不起來。

於是, 這遊戲玩完,簡明俐落完成:「上帝創造了一塊自己舉不起來的石頭。」

=========================================================

elisschen:

耶 23:24 耶和華說:「人豈能在隱密處藏身,使我看不見他呢?」耶和華說:「我豈不充滿天地嗎?

因此, 神既充滿天地, 神也在萬物之中,因祂的全能, 祂無所不在.

=========================================================

樓蘭使臣聽罷,低頭熟思,來回踱步片刻,突然走到皇帝面前,行禮,說:
「恭喜,貴國居然有人能破解我們深思兩年而得的難題,滿以為中原無人能破,豈知竟敗在一個小孩子手上!」

轉過身來與小愣子握手:
「真是英雄出少年!年輕人,以你的智慧,將來必定前途無量,切忌自滿, 繼續努力吧!」

樓蘭國使臣向皇帝稽首後,便與隨員離開中土。

皇帝及臣估不到日夜苦惱的難關竟如此輕鬆度過,像惡夢方醒般愕在那裡,直到使臣走後才急著要知道難題究竟怎樣破解的;因為他們仍在迷惘中。

「小伙子!你怎樣蠃了那番使的?」皇帝問。

「為甚麼站上那石頭就不能舉起它?」宰相問。

「這是力學原理。人站在石頭當中,便與石頭聯成一體,因此就不能舉起它來!一如人不能用雙手把自己舉起來一樣!
我向使臣提出上帝都不能破壞祂所定下的地心吸力定律。
他以為我中計把上帝困在自然律中,豈知作繭自縛。
在這大家同意的前題下,上帝也就合法的不能舉起石頭了!」

「如此,固然符合了上帝不能舉起那石頭的要求,但有了這個『不能 』,豈非把上帝的「全能」否定了?」宰相問:

「那又不是,因為這個『不能 』是合法的,是約定同意上帝不能破壞自己所定的自然律而來,
因此,上帝就要尊重遵守這個律,所以這個『不能 』反成了上帝『不能 』的一部分。
沒有這個『不能 』上帝的『全能 』反而未得完全!」

「那有甚麼稀奇!這塊石頭我也能夠創造呀!」皇帝好像忽然高大起來了!

「不是這麼簡單,因為這個浩瀚無垠的宇宙-自然包括地球,包括萬有引力--地心吸力及一切自然律都是上帝創造的,也是祂把這『不能 』置於這個律下。
因此,這『不能 』就不可推翻祂的『全能 』,皇帝陛下,你能造這些嗎?」

「這倒是!」皇帝說。

「全能竟連不能也包括在內。這觀念很新,倒未聽過!」

「其實半點不新!在物質領域,在屬靈領域,在我們的生活中,
『能 』裡面有『不能 』;『不能 』裡面也有『能 』,並不稀奇!

耶穌所說:
「該撒的歸該撒,上帝的歸上帝」這件事會給我們很大啟發!哎喲!和你們聊了半天,忘了同學在 等我去游泳,對不起,我要走了!」

還未說完,人已到了門口。

「喂!」宰相說:「你擊敗番使,救了朝庭,為甚麼不拿了獎賞才走?」

「獎賞,我才不稀罕!只不過為國家做點應盡的本分而已。別以為我很聰明,其實是全能的天父叫我來的。
你們本應先求問祂,但卻只在人間問來問去,包括
那些番邦,儘在僅有的所謂『知識』裡打轉,或製造一些文字遊戲,以為不能通過這些遊戲,上帝就不能存在。
豈知上帝的是否存在或全能,絕對不必由這些堆砌來證實。
如果你們想多知道『石頭』問題的其他破解方式,有機會,我將告訴
你們!」

出得宮門,小愣子一溜煙跑了,聽不到宰相對皇帝所說的話:
「這小愣子所想所說,完全不像一個十四,五歲孩子所能擁有,看來,真是上帝教他說的。
於我,上帝是存在的,智慧亦從祂而來。
至於否定祂的存在或全能,實在還未有更合理,而又令人信服的證明出現過!」

發表日期2009/9/6 12:57
_________________
Good-God=0
Good without God is Zero.


回覆: 感冒多喝水? 醫師:不正確!
008 阿根廷
註冊日期:
2009/6/22 23:06
來自 Taiwan -> USA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77
等級: 7; EXP: 71
HP: 0 / 167
MP: 25 / 7284
well, maybe some situation is right, don't drink too much water.....

But, most of time, if I feel headache, and i drink 2 cups of water, i feel better, headache will just go away within 15 minutes~

SO, don't drink water????? It depend on the situation lo~

發表日期2009/9/6 12:20
_________________
Good-God=0
Good without God is Zero.


諾亞方舟之遺跡/創世以來的奧秘 (孫大程 著)
008 阿根廷
註冊日期:
2009/6/22 23:06
來自 Taiwan -> USA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77
等級: 7; EXP: 71
HP: 0 / 167
MP: 25 / 7284
創世以來的奧秘 (孫大程 著) Ch.7/P.149~154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創世以來的奧秘 (孫大程 著) Ch.7/P.155~159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創世以來的奧秘 (孫大程 著) Ch.7/P.160~169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附件:


jpg Noah_Ark15.jpg 大小: 47.97 KB; 下載次數: 351
jpg Noah_Ark16.jpg 大小: 54.96 KB; 下載次數: 363
jpg Noah_Ark17.jpg 大小: 51.74 KB; 下載次數: 355
jpg Noah_Ark18.jpg 大小: 58.87 KB; 下載次數: 342
jpg Noah_Ark19.jpg 大小: 52.27 KB; 下載次數: 353
jpg Noah_Ark20.jpg 大小: 54.80 KB; 下載次數: 353
jpg Noah_Ark21.jpg 大小: 56.09 KB; 下載次數: 351
jpg Noah_Ark22.jpg 大小: 44.76 KB; 下載次數: 366
jpg Noah_Ark23.jpg 大小: 47.56 KB; 下載次數: 341
jpg Noah_Ark24.jpg 大小: 54.39 KB; 下載次數: 353
jpg Noah_Ark25.jpg 大小: 40.89 KB; 下載次數: 366
jpg Noah_Ark26.jpg 大小: 53.73 KB; 下載次數: 377
jpg Noah_Ark27.jpg 大小: 51.03 KB; 下載次數: 380
jpg Noah_Ark28.jpg 大小: 53.17 KB; 下載次數: 359
jpg Noah_Ark29.jpg 大小: 59.17 KB; 下載次數: 363
jpg Noah_Ark30.jpg 大小: 47.82 KB; 下載次數: 360
jpg Noah_Ark31.jpg 大小: 55.93 KB; 下載次數: 387
jpg Noah_Ark32.jpg 大小: 58.53 KB; 下載次數: 367
jpg Noah_Ark33.jpg 大小: 58.95 KB; 下載次數: 347
jpg Noah_Ark34.jpg 大小: 49.04 KB; 下載次數: 352

發表日期2009/8/11 12:00
_________________
Good-God=0
Good without God is Zero.



« 1 ... 4 5 6 (7) 8 »




Goodz © 2005-2029 GP
本站會員之個人言論或行為、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與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