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溫熱寒涼四性 |
||
---|---|---|
031 喀麥隆
![]() ![]() 註冊日期:
2009/7/2 16:34 來自 異世界爪哇島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306
等級: 16; EXP: 35
HP: 0 / 383 MP: 102 / 17788 |
一般人--尤其是老一輩的人,
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某種食物是涼的、某種食物是熱的模糊概念, 其淵源為古人把食物分為熱、溫、涼、寒等不同性質, 中醫稱之為「四氣」或「四性」。 讓大家最感困惑之處為食物所具有的四氣性質, 並不能照其字面的意義去解釋, 如煮得熱騰騰的食物並不一定是熱性的, 把食物放涼了以後也並不表示食物的性質是涼性的。 食物的四氣性質主要是依人體吃了這種食物, 其後所產生的反應來決定。 如人們喝下一杯烈酒後, 馬上就感到嘴巴至全身都開始熱烘烘起來, 由此身體的感覺可知酒是屬於熱性的; 基於類似的反應, 辛辣食物也是屬於熱性的。 又如在冬天天冷時, 吃涮羊肉後, 感覺全身暖和、渾身舒暢, 縱然天寒地凍都不覺得冷。 但反過來說在夏天吃羊肉, 吃多後令人口乾舌燥、口舌生瘡, 使人覺得天熱時吃羊肉不太適宜。 由這種身體的體驗, 古人便把羊肉歸於熱性的食物。 再如在大熱天渾身大汗時吃片冰西瓜, 令人全身透涼、暑意全消, 但如於天冷時吃西瓜, 不僅讓人全身發冷, 甚至肚子咕嚕作響, 馬上跑廁所拉肚子。 觀察這種身體的反應, 古人便把西瓜歸於涼性食物。 由上面幾個例子, 可知食物的涼、熱性質是一種人類經驗的累積, 現尚無法用科學的方法來定性或定量。 傳統醫學認為食物可以防治疾病, 所以食物的四氣性質尚可以由其所適應的疾病來分類, 如中醫把疾病的性質分為寒症或冷症。 寒症的主要症候: 手腳冰冷、口不渴、喜歡喝熱的東西、小便色淡且量多、大便稀薄而不臭、面色蒼白; 精神萎靡等人體生理功能不振、新陳代謝率低下等現象, 常見於慢性病。 反之, 熱症的主要症候: 可見發熱、怕熱、口渴、喜歡喝冷的東西、小便色黃或紅且量少、大便秘結、面色紅、煩躁等人體生理功能旺盛、新陳代謝率增加的現象, 常見於急性病或人體有病毒、細菌感染等情況。 中醫依上述人體生理功能變化, 把人的體質分為熱性與寒性, 凡適於寒性體質的食物便歸於熱性或溫性的食物, 由此可知給慢性病病人進補的補品都是熱性的食物。 反之, 適於熱性體質的食物就被歸於寒性或涼性的食物, 例如發燒時可以喝西瓜汁來退燒, 故西瓜也是屬於涼性的。 <溫熱性食物> 香辛料(辣椒、胡椒、芫荽、蔥、薑、韭、蒜、肉桂、茴香、八角等) 以及 酒、醋、羊肉、雞肉、牛肉、火腿、蝦、鱔魚、海參、龍眼、荔枝、桃、杏、櫻桃、核桃、松子、木瓜、南瓜、胡蘿蔔、大白菜、黃豆芽、紅棗、糯米、紅糖等, 一般民間所說的「燥」或「熱」的食物就是指溫熱性食物。 <平性食物> 豬肉、豬心、豬腎、鵝肉、牛奶、 鯉魚、蘋果、葡萄、白蘿蔔、蜂蜜、米、育米、甘薯、花生、蠶豆、芝麻、紅豆。 一般日常常用食物以平性食物居多。 <寒涼性食物> 鴨肉、蛋白、蟹、海帶、紫菜、西瓜、香蕉、梨、甘蔗、柿子、奇異果、楊桃、竹筍、冬瓜、黃瓜、絲瓜、苦瓜、黃豆、豆腐、芹菜、菠菜、金針、茄子、蓮藕、筊白筍、薏仁、茶葉、綠豆、綠豆芽、鹽、醬油、白糖。 一般民間所說的冷、涼或退火的食物即指寒涼性食物。 [文章來源] 網路流傳轉寄信件
發表日期2010/2/6 22:54
|
|
_________________
美好的清晨一起來杯爪哇咖啡吧! ![]() |
||
您可以查看文章。
您不可發表文章。
您不可回覆。
您不可編輯自己的文章。
您不可刪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可發起投票調查。
您不可在投票調查中投票。
您不可上傳附件。
您不可不經審核直接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