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查看所有文章 (歸一返無)


« 1 ... 4 5 6 (7) 8 9 10 ... 15 »


《推背圖》第三象
015 孟加拉
註冊日期:
2009/7/20 18:38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150
等級: 11; EXP: 30
HP: 0 / 257
MP: 50 / 11141
>>> 回到《《推背圖》目錄


《推背圖》第三象 丙寅 艮下乾上 遯

Open in new window

讖曰:
日月當空 照臨下土
撲朔迷離 不文亦武

頌曰:
參遍空王色相空 一朝重入帝王宮
遺枝撥盡根猶在 喔喔晨雞孰是雄

金聖歎:
「此象主武曌當國,廢中宗於房州,殺唐宗室殆盡。先武氏削髮為尼,故有參遍空王之句。高宗廢后王氏而立之,故有喔喔晨雞孰是雄之兆。」










[圖文來源] 網路流傳轉寄信件

附件:


gif TBT03.gif 大小: 12.89 KB; 下載次數: 297

發表日期2010/1/24 17:53
_________________
天地萬道。歸一返無。無道無我


《推背圖》第二象
015 孟加拉
註冊日期:
2009/7/20 18:38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150
等級: 11; EXP: 30
HP: 0 / 257
MP: 50 / 11141
>>> 回到《《推背圖》目錄


《推背圖》第二象 乙丑 巽下乾上 姤

Open in new window

讖曰:
纍纍碩果 莫明其數
一果一仁 即新即故

頌曰:
萬物土中生 二九先成實
一統定中原 陰盛陽先竭

金聖歎:
「一盤果子即李實也,其數二十一,自唐高祖至昭宣凡二十一主。二九者指唐祚二百八十九年。陰盛者指武曌當國,淫昏亂政,幾危唐代。厥後開元之治,雖是媲美貞觀,而貴妃召禍,乘輿播遷,女寵代興,夏娣繼之,亦未始非陰盛之象。」










[圖文來源] 網路流傳轉寄信件

附件:


gif TBT02.gif 大小: 1.32 KB; 下載次數: 284

發表日期2010/1/24 17:51
_________________
天地萬道。歸一返無。無道無我


《推背圖》第一象
015 孟加拉
註冊日期:
2009/7/20 18:38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150
等級: 11; EXP: 30
HP: 0 / 257
MP: 50 / 11141
>>> 回到《《推背圖》目錄


《推背圖》第一象 甲子 乾下乾上 乾

Open in new window

讖曰:
茫茫天地 不知所止
日月循環 周而復始

頌曰:
自從盤古迄希夷 虎鬥龍爭事正奇
悟得循環真諦在 試於唐後論元機

金聖歎:
「此象古今治亂相因,如日月往來,陰陽遞嬗,即孔子百世可知之意,紅者為日,白者為月,有日月而後晝夜成,有晝夜而後寒暑判,有寒暑而後歷數定,有歷數而後系統分,有系統而後興亡見。」










[圖文來源] 網路流傳轉寄信件

附件:


gif TBT01.gif 大小: 1.11 KB; 下載次數: 332

發表日期2010/1/24 17:49
_________________
天地萬道。歸一返無。無道無我


《推背圖》
015 孟加拉
註冊日期:
2009/7/20 18:38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150
等級: 11; EXP: 30
HP: 0 / 257
MP: 50 / 11141
《推背圖》
中國古代著名政治預言書,
後世之人托說是唐朝李淳風和袁天罡所著,
最早出現的年代不早於五代十國。

宋太祖時詔禁推背圖,
但民間多有藏本,
禁不勝禁。

太祖說:
「不必多禁,正當混之耳。」

於是有大量的版本流傳到民間。

由於歷代均嚴禁此類讖書,
該書在流傳的過程中又不斷被人篡改,
將已知的歷史改成圖讖,
加以比附,
故其本來面目已渺不可考。

目前較為常見的是有金聖嘆作序並加以評註字樣的六十圖版本。

金版書一卷,六十象,按天干、地支排序。
每象有圖一幅、讖語四句、「頌曰」四句、金聖嘆評註一段。
起「自從盤古迄希夷」,
終「不如推背去歸休」。


《推背圖》目錄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圖文來源] 網路流傳轉寄信件

發表日期2010/1/24 17:47
_________________
天地萬道。歸一返無。無道無我


回覆: 基督徒可以看星座嗎?
015 孟加拉
註冊日期:
2009/7/20 18:38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150
等級: 11; EXP: 30
HP: 0 / 257
MP: 50 / 11141
記得這裡有位Chen兄也是相當虔誠的基督徒,可是他不但練武術,還教別人學武術
1. http://www.goodz.tw/modules/newbb/vie ... hp?topic_id=1000&forum=24
2. http://www.goodz.tw/modules/newbb/vie ... php?topic_id=999&forum=24

發表日期2009/11/23 22:12
_________________
天地萬道。歸一返無。無道無我


《道德經》
015 孟加拉
註冊日期:
2009/7/20 18:38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150
等級: 11; EXP: 30
HP: 0 / 257
MP: 50 / 11141
道德經 道德經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道德經 道德經

發表日期2009/11/19 14:59
_________________
天地萬道。歸一返無。無道無我


《道德經》第81章
015 孟加拉
註冊日期:
2009/7/20 18:38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150
等級: 11; EXP: 30
HP: 0 / 257
MP: 50 / 11141
《道德經》第捌拾壹章 (顯質)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聖人不積。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 《道德經》全文共81章,完畢

【譯文】
  真實的表述不見得漂亮,漂亮的表述不見得真實;善良的人不見得擅長道義之辯,擅長于道義之辯的不見得善良;明于道的人不見得博學,博學的不見得明於道。聖人不堆積這些德能表觀以及功果財富的附贅。他盡力幫助人民,他自己也更充實;他儘量給予人民,他自己也更豐富。理想的行為方式是順導萬物而不妨害萬物,聖人的行為準則是雖有作為但不與人爭。

【解釋】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這說明信、美、善、辯、知、博是六個相對獨立的維度--認識上的真不同於審美上的美,倫理上的善不同於邏輯上的辯,道維度的明不同於學維度的博--人在某一維度的突出將會導致其他方面的不足。言下之意就是說:有為與不足緊相伴隨,理想的行為方式不是同時向自身堆砌這一切,而是在它們之間保有無為而無不為的柔弱靈動。這種不堆砌就是"不盈"。
 (2)聖人不積,從承繼的上文看,不積是指不積名──即不向自身堆砌信、美、善、辯、知、博等德能表觀;從開啟的下文看,不積還指不積功果財富。所以,"聖人不積"是指聖人不積名、利、功、果。即不滯於名,不系於物。

【評析】
  本章是道論的終結。在紛紜流變的事件叢林之中,老子所奉行的基本準則就是不滯於名而柔弱靈動,不系於物而多有奉獻,對一切利而不害,為而不爭。
  越是不積的河道越有可能成為萬流奔湊的大道。萬化皆流,而聖人是"天下谿",唯其不積,萬物才源源"自來";唯其不積,才曆久而常新;唯其不積,才可以容受更多的源流從他流經而擁有最多的源流。能夠認識到在不積之中,在輔萬物之自然的放養之中"成其私"、"成其大"、"已愈有"、"已愈多",說明老子對耗散的成長方式,以及共生共長、互利互惠的生存耦合之可能,都是深有認識的,這是潛藏的耗散結構分枝的萌芽。











[文章來源] http://www.laozi.net/bba/cgi-bin/topi ... ?forum=38&topic=82&show=0

發表日期2009/11/19 14:47
_________________
天地萬道。歸一返無。無道無我


《道德經》第80章
015 孟加拉
註冊日期:
2009/7/20 18:38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150
等級: 11; EXP: 30
HP: 0 / 257
MP: 50 / 11141
《道德經》第捌拾章 (獨立)



【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車,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譯文】
  國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各種器具,也不多用;使人民珍惜生命,不作長距離的遷移;雖有船隻車輛,卻沒必要去乘坐;雖有兵器武備,卻沒必要去佈陣打戰。使天下回復到人民都結繩紀事的遠古狀態之中。讓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適,滿意于他們的平凡生活。國與國之間相互望得見,雞犬之聲相互聽得見,而人民從生到死,也互不往來。

【評析】
  本章描畫了老子心目中理想的社會景象,並略舉了幾項使社會趨於這種理想狀態的措施要略。
  老子的理想社會是螞蟻與蜜蜂式的社會形態及其"窩際關係"到人間社會的社會形態及其國際關係的照搬。他的不鼓勵社會分工而普遍均衡的"玄同"人流在經歷一番善下的靜定演變之後,只能成為一個個散佈于山川原野的小"湖泊"。這些由人組成的"小湖泊"就是他的寡民小國。這是老子立絕對孤立的道體為典範,並主張不作必要的分工合作以及人為的籠合搭建而使社會缺乏一個大一統的系統所必需的長程聯繫的前提上的自然趨歸。
  與老子所大力崇尚的具有無限秩序化生能動性的混沌態相比,這樣的寡民小國狀態只能說是一種熱力學平衡態。這樣的熱力學平衡態所耗散的資源是最少的〈就社會而言,除了維持個體生命的生存必需,維護社會的整體運轉的資源消耗幾近於零〉,這與老子的儉﹑嗇原則很相合。但儉則儉矣,能否讓人們感到甘﹑美﹑安﹑ 樂卻很成問題。
  為了能使社會趨於他所認定的理想狀態,老子略舉了幾個基本的措施要略:(1)減少組織容量,只在較少的人民的基礎上組建較小的邦國;(2)拋棄工具、文化;(3)減少交往。從系統演化的角度看,如果人類社會的這幾個要素都如老子所願的那樣逆轉,那麼,其結果的確會成為老子所希望的寡民小國。但是,很顯然,這幾個要素中沒有哪一個會真正自然地發生如老子所希望的那種逆轉。這就決定了老子的理想社會的烏托邦性。
  現在看來,既使是在老子所生活的時代,這個東由浩渺大海,北由翰海沙漠,西、南由崇山峻嶺所圍護的地球之一方,業已日趨融合而成為一個廣大的"中華湖"。除非有更大的疆域讓它分流,老子所設想的小湖小泊已日漸不能孤立獨存。當這個"中華湖"進一步緊致組合而成為一個東方巨人的時候,她曾因儒家的教化而筋骨強健,也曾因儒家的過分成功而僵化老大;她會因道家的充分參預而輕盈靈動,也會因不切實際的分散幻想而動亂頻仍。她的現實選擇是以儒家構建的強健筋骨去進修道家的"為無為"之道,也許只能把適當的聯邦分權以及必要的人口控制來作為小國寡民的近似模擬。所以,當她挨過了歷史的風霜依然倔強屹立的時候,我們祝願她將會變得豐盈綽約,變得雍容大度,變得寬宏祥和。











[文章來源] http://www.laozi.net/bba/cgi-bin/topi ... ?forum=38&topic=82&show=0

發表日期2009/11/19 14:45
_________________
天地萬道。歸一返無。無道無我


《道德經》第79章
015 孟加拉
註冊日期:
2009/7/20 18:38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150
等級: 11; EXP: 30
HP: 0 / 257
MP: 50 / 11141
《道德經》第柒拾玖章 (任契)



【原文】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譯文】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還會殘留難以消解的餘怨,這怎麼能算是完善?因此,聖人憑契約關係來確立自己的主導地位,絕不無依據地責成於人。有德的統治監察契約的訂立與履行,無德的統治注重於稅賦的收斂,只索取無條件的單向供奉。完善的系統運營機理是普遍平等,無所偏愛,但又具有獎掖良善的健全功效。

【解釋】
 (1)執左契而不責於人:執左契者即一個契約組合關係中比較主導的一方(他的代表是債主)。聖人是社會契約組合關係的貸方(四十一章:善貸且成),所以是"執左契者"。"執左契而不責於人"義即憑契約關係來確立自己的主導地位,絕不無依據地責成於人。聯繫上文,可以看出老子希望憑藉某種雙方自願的關係來避免怨艾的產生。
 (2)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司契,監察契約的訂立與履行,憑契約關係履行義務而享有權利;司徹,督促賦稅的收繳,指統治者以當然的權力者自居,只索取無條件的單向供奉。老子認為天下不是任何人的役使物,統治者因"善貸"而"執左契",憑契約關係而享有權利,又承擔相應的責任義務(愛國之垢、愛國之不祥、以及民之饑、民之難治、民之輕死等的責任),他應該不"立天子"而憑"天下樂推而不厭"的默契,以及不棄人、兼畜人的慈道而為長,以"不敢為主而為客"之心"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所以,他崇尚"司契"的統治而貶低"司徹"的統治。

【評析】
  本章主張以"執左契而不責於人"的原則來防止怨艾的產生,頌揚以司契之心自律的統治,神往一個把獎懲職能放手給一個普遍平等無所偏愛的自然機制去執行的社會,表現了老子對某種與立憲民主制相類似的社會形態的嚮往。
  中國集權專制社會認為"博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它認為整個天下乃至天下的人民可以成為某人的私己財產。其典型的統治心態是"我是天子,天下當然歸我管"、"我繼承了祖上的產業"、"天下是我打來的,天下就是我的"等等。在這樣的統治心態中,統治者以當然的無限權力自居,予取予奪、窮搜厚斂。人民只能作單方面的無條件供奉,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人臣往往只能以人君不要肆意遭踏他的自家產業等說法勸請其自斂,卻從來也不敢說這天下並不是他的自家產業,他無權遭踏,也從來不敢說不管怎樣逐鹿擾攘,天下永遠是天下人的天下。所以,中國專制社會從統治心態到統治方式,都是一種"司徹"的政治。由於奉行的是誰奪得天下誰就是"天子",誰就有權"司徹"的邏輯,因而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古代社會無休止的逐鹿擾攘。老子崇尚"司契"的政治而貶斥"司徹"的政治,無疑是要統治心態少一點強盜的邏輯,多一點因契約賦權而得君權的統治者所可能擁有的責任心。主張由"司契"代替"司徹"也就是企望社會組織形式由單向的供養服侍走向雙向的利益契合。這在集權專制社會也許只是一個幻想,但它卻觸及了中國集權專制社會組織形態以及社會集體無意識的核心,是難能可貴的。我們可以看到,救濟貧困〈補不足〉與獎掖良善〈常與善人〉都是老子普遍平等〈無親〉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老子對大道的頌揚(蘊含著對理想的統治方式的頌揚)以及"不代大匠斫"、"有德司契"、"天道無親"、讓百姓"我自然"、統治者應該追求"天下樂推而不厭"等說法中,我們似乎可以感觸到某種君主立憲思想以及社會契約論思想的萌芽,可惜並沒有看到老子作進一步的闡發。老子雖然頌揚太上無為的"渾君",但並沒有指出是否該通過某種民主立憲的方式達成這一點;他雖然肯定司契的統治為有德,認為社會存在著達成利益契合而"各得其所欲"的可能,但他並沒有論述在現實的社會環境中如何構建這樣的契約機制並保證它順利運行;他指出以道蒞天下的統治方式是一切社會共同趨歸的理想境地,但並沒有指出具體的社會如何從它的現實出發走上這樣的趨歸之旅。因此,主張不積博知的他沒能成為一個必須以對現實的具體認知為基礎的傑出工程設計師,但他仍不愧為一個有望調教出境界卓絕的駕禦者的好導師。他寄望於這個境界卓絕的駕禦者能把無論什麼樣的"輜重"都開上他所崇奉的"大道"。











[文章來源] http://www.laozi.net/bba/cgi-bin/topi ... ?forum=38&topic=82&show=0

發表日期2009/11/19 14:44
_________________
天地萬道。歸一返無。無道無我


《道德經》第78章
015 孟加拉
註冊日期:
2009/7/20 18:38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150
等級: 11; EXP: 30
HP: 0 / 257
MP: 50 / 11141
《道德經》第柒拾捌章 (任信)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
  是以聖人云:愛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
  正言若反。

【譯文】
  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能勝過它,因為沒有什麼可以真正改變得了它。柔能勝過剛,弱能勝過強,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又沒有人能實行。因此,聖人常說:能承受全國的屈辱,才配作天下的君主;能承擔全國的災難,才配作天下的君王。確切的話語常常讓人覺得不以為然!

【解釋】
 (1)以其無以易之:因為沒有什麼可以真正改變它。
  利刀割水,了然無痕。水是老子所推崇的一個近乎擁有無限因應彈性的行為典範。對於水,"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對於水,似乎誰都可以輕易地對它施加影響,但又沒有什麼人可以真正留下他的影響。它是一個因應萬變卻又恒守自然的理想典範,也是涵納污濁卻無妨于靜澄安久的典範。當它順勢而善下的時候,無堅不摧;當它靜定而處下的時候,無物能易之。這使它立於不敗之地。所以說"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是因為它"無以易之"。
 (2)正言若反:"言"有"言談"、"表述"之義。"正言若反"即"正面的話像是反話"、"確然的言談讓人覺得不以為然"。這是提醒人們不要把合道境地的名狀表現看得太篤定,也不要把傳道言談理解得太死板。

【評析】
  本章再次以水為譬,說明取態柔弱以順應自然的重要性。老子勸導人君要重積"陰德"以副"陽祿",要勇於引咎自責,勇於承擔社會問題的責任。他認為這樣可以像水涵納污濁卻無妨于自身的清靜恒常,也無妨於自身順勢泛兮時無堅不摧的能耐一樣,無損于王朝事業的強盛恒常。他殷殷告誡統治者要對道作更深入的理解與領會。











[文章來源] http://www.laozi.net/bba/cgi-bin/topi ... ?forum=38&topic=82&show=0

發表日期2009/11/19 14:43
_________________
天地萬道。歸一返無。無道無我



« 1 ... 4 5 6 (7) 8 9 10 ... 15 »




Goodz © 2005-2029 GP
本站會員之個人言論或行為、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與看法
...